庚二、正式宣说依止轨理
分六:一、所依善知识之相 二、能依学者之相 三、彼应如何依师之理 四、依止胜利 五、未依过患 六、摄彼等义
由是亲近知识之理分六:一、所依善知识之相;二、能依学者之相;三、彼应如何依师之理;四、依止胜利;五、未依过患;六、摄彼等义。
辛一、所依善知识之相
分四:一、略说 二、上等德相 三、中等德相 四、下等德相
今初(所依善知识之相)
壬一、略说
总诸至言及解释中,由各各乘增上力故,虽说多种,然于此中所说知识,是于三士所有道中,能渐引导,次能导入大乘佛道。
壬二、上等德相
如《经庄严论》云:
“知识调伏静近静,德增具勤教富饶,善达实性具巧说,悲体离厌应依止。”
是说学人,须依成就十法知识。
此复说为自未调伏,而调伏他,无有是处。故其尊重能调他者,须先调伏自类相续。
若尔须一何等调伏?谓若随宜略事修行,于相续中有假证德名,全无所益。
故须一种顺总佛教,调相续法,此即定为三种宝学,是故论说调伏等三。
其中调伏者,谓尸罗学。
《别解脱》云:“心马常驰奔,恒励终难制,百利针顺衔,即此别解脱。”
又如《分辨教》云:“此是未调所化衔。”
如调马师,以上利衔调(左忄右龙)悷马,根如悷马随邪境转,若其逐趣非应行时,应制伏之。学习尸罗,调伏心马,以多励力制令趣向所应作品。
寂静者,如是于其妙行恶行所有进止,由其依止念正知故,令心发起内寂静住,所有定学。
近寂静者,依心堪能奢摩他故,观择真义发起慧学。
如是唯具调伏相续,三学证德,犹非完足,尚须成就圣教功德。
言教富者,谓于三藏等,成就多闻。
善知识敦巴云:“言大乘尊重者,谓是须一,
若讲说时,能令发生无量知解,
若行持时,于后圣教,能成何益,当时能有何种义利。”
达实性者,是殊胜慧学,是谓通达法无我性,或以现证真实为正。此若无者,说由教理通达亦成。
如是虽能具足教证,若较学者或劣或等,犹非圆足,故须一种德增上者。
《亲友集》中作如是说:“诸人依劣当退失,依平等者平然住,依尊胜者获尊胜,故应亲近胜自者。所有具最胜,戒近静慧尊,若亲近是师,较尊胜尤胜。”
如朴穷瓦云:“闻诸善士史传之时,我是向上仰望于彼。”
又如塔乙云:“我于惹珍诸耆宿所,而作目标。”是须一种目向上望增上德者。
如是六法,是自所应获得之德,诸所余者是摄他德。
此亦如云:“诸佛非以水洗罪,非以手除众生苦,非移自证于余者,示法性谛令解脱。”
若除为他说无谬道摄受而外,无有以水洗罪等事。
其中四法,
善巧说者,谓于如何引导次第而得善巧,能将法义巧便送入所化心中。
悲愍者,谓宣说法等起清净,不顾利养及恭敬等,是由慈悲等起而说。
是须犹如博朵瓦告槿哦瓦云:“黎摩子,任说几许法,我未曾受赞一善哉,以无众生非苦恼故。”
具精勤者,谓于利他勇悍刚决。
远离厌患者,数数宣说而无疲倦,谓能堪忍宣说苦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