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证法光 所有文章 齐美仁真堪布讲佛子行12:上士道:修世俗菩提心之安住于禅定中观修自他交换

齐美仁真堪布讲佛子行12:上士道:修世俗菩提心之安住于禅定中观修自他交换

我们在遭遇痛苦时,是很不情愿承受的。由此推论:他人和我们一样,也不愿承受痛苦。因此祈愿众生远离痛苦,自己能代众生承受痛苦来观修是很有意义的。

丁二、世俗菩提心和胜义菩提心之修法分二:

一、修世俗菩提心  二、修胜义菩提心

戊一:修世俗菩提心分二:

一、安住于禅定中观修自他交换   二、出定后把违缘转为道用

己一、安住于禅定中观修自他交换

【诸苦皆因贪求自乐生,诸佛皆由利他心所生;

是故若将己乐与他苦,真实相换乃是佛子行。】

此偈颂教导我们:世间的所有烦恼痛苦,皆是贪求自我安乐而产生的。的确如此,很多人都希求自我安乐,在生活中首先就会为自己争取好吃的食品,舒适的住处等等。为了使自己的私欲得到满足,就会不择手段。

这样的努力,虽能暂时满足一点自私的欲望,却会因自己的自私而受到歧视,此时,自己的心里也会产生烦恼痛苦。但是,如果你改变了贪执的心念,也许结果就完全不同了。

曾经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一天,两个不如意的年轻人,一起去拜望师父,两个人一起问:“师父,我们很努力了,但并没有得到自己要得到的,太痛苦了,求您开示,我们是不是该辞掉工作?”师父闭着眼睛,隔半天,吐出五个字:“不过一碗饭。”挥挥手示意年轻人退下了。

才回到公司,一个人就递上辞呈,回家种田,另一个却继续留下工作。日子过得很快,转眼十年过去。回家种田的,以现代方法经营,加上品种改良,居然成了农业专家。另一个留在公司里,默默工作,渐渐受到器重,已经成为经理。

有一天两个人遇到了。辞职那位问:“奇怪!师父给我们同样‘不过一碗饭’这五个字,我一听就懂了,不过一碗饭嘛!日子有什么难过?何必硬巴着公司?所以辞职。你当时为什么没听师父的话呢?”

“我听了啊!”那经理笑道:“师父说‘不过一碗饭’,我只要想不过为了混碗饭吃,老板说什么是什么,少赌气、少计较,就成了!师父不是这个意思吗?”

两个人又去拜望师父,师父已经很老了,仍然闭着眼睛隔了好一会,才答了五个字:“不过一念间”然后,挥挥手……

可见,只要放下贪执,无论怎样的选择,也不过是“一碗饭”而已,怎么还会有那么多的烦恼和痛苦呢?

那么真正的快乐和最终的佛果是由何而生的呢?那就是“诸佛皆由利他心所生”。

如果一位喇嘛只为亲朋好友和抬高自己的名声及个人的利益等去从事世间八法,虽然他暂时名声很大,但没有真正做弘扬佛法、利益众生的善事,其名声也会逐渐下降,信众对他的供养也会随之减少。

不论僧俗,凡是私心重的人,不要说来世解脱,就连今生都不会受到众人的尊重。一个人如果怀有善心,常行利他的善事,尽管开始好像没有什么名气,但慢慢就会受到他人的尊敬,生活等方面都会富裕顺利。

要想这一世顺利幸福,修善心的作用是很大的,修大善心可得大的安乐,修中等的善心可得中等的功德,修小的善心可得小的安乐。自己获得安乐时,应观想:愿其他一切众生都能获得这样的安乐。

我们在遭遇痛苦时,是很不情愿承受的。由此推论:他人和我们一样,也不愿承受痛苦。因此祈愿众生远离痛苦,自己能代众生承受痛苦来观修是很有意义的。

通常,如果自己没有亲身经历,就不容易有深切的感受。以前我坐长途汽车时,看见晕车的人呕吐难受,并不觉得有多大痛苦,因为自己一般不晕车,没有亲身经历过晕车的苦楚。有一次,我因为清早饮食不当,坐车不久就开始晕车,一路上连说话的气力都没有了,这时我才体验到晕车是何等的难受。从此以后,再遇到晕车的人,悲愍之心也就油然而生了。

所以,即使你没有那么多的经历,也不能主观臆断地轻视他人的痛苦,哪怕是看见别人患上很小的疾病,都要想到如自己患上也是很难受的。这样,哪怕是给患病的人说上一句安慰的话也是有好处的。

当然要想真正做到施乐取苦(即观修将自己的安乐施给对方,将对方的痛苦由我取而代受。)的观修,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修学时,我们对其他众生的痛苦要给予关心,并想到如果我能为他们减少痛苦该有多好啊!这就是菩提心的实修法,这样修学的人就称为好人、有心人。

值得我们认真思索的是,虽然修行人就是要修持大乘教法提倡的菩提心,但往往在实际修持中,不要说在修持大乘教法和生发菩提心,就连做一个好人也是不容易的。能考虑到他人的安乐和痛苦,为了他人能牺牲自己的利益并且持之以恒也是比较难的。

在家信众中,我见到有些普通的男女拥有很善良的心,我很随喜,在长期的相处中,从未看见这些善良的人对他人恶语中伤,损害他人的利益,这都是难能可贵的。

当别人遇到困难和痛苦时,他们虽然自身很忙,但都会尽力地去帮助别人,排忧解难,这样的好心人堪称大乘行人,如同我们种下了鲜花的种子,平时勤于施肥浇水,成熟时就一定会绽放出鲜艳的花朵,修行也是同理。

不管你是实修大乘教法有名气的大喇嘛或一般僧人,还是在家有钱有势的人或低贱的贫民,只要你修行,就应考虑到他人的痛苦,怀着善心、做好人,否则,无论你修何等深密的大乘教法,实际上都是很难走上正道的。

这首偈颂的后面两句接着写道:“是故若将己乐与他苦,真实相换乃是佛子行。”进一步教导我们将自己的安乐施与其他众生,将其他众生的痛苦由我代受而实修自他相换。

初修时这是很难做到的,比如我们坐公共汽车,一上车就习惯将眼神扫过去,为自己选择舒适或安全的座位,如果自己坐在舒适安全的座位上,有人要求调换,也不会心甘情愿地交换。每个凡夫众生首先珍爱的是自己,这是众生的共性。这一切,经过实修是可以改变的。

如果我们在现实生活中,把上述坐车观想为我实修自他相换的机会,把方便让给别人,把舒适安全给予他人,并想到这是为了修学菩提心而这样做,这样就能消除自私的心理,以此作为修心的开始,经常在现实生活的方方面面来串习,天长日久就会逐渐培养成好的习气。

只要我们各自向内观察思维,就能发现,实际上自己并未时时刻刻用修行佛法的良好习气来串习自己的心相续。

这首偈颂教导我们,把自己的所有安乐布施给其他的众生,由我取受其他众生的痛苦而实修菩提心。即便我们一生中只有一、两次真正做到自他相换,这也是很好的。很多修行人没有重视或实修菩提心,也没有把现实生活中的人和事作为实修菩提心的对境,如果这样,哪怕我们口头上说很多修行的事,也不可能走上实修的正道。

作者: 水芸

发表回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