须菩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初日分以恒河沙等身布施,中日分复以恒河沙等身布施,后日分亦以恒河沙等身布施,如是无量百千万亿劫以身布施。
此叹持经功德。
色身随业而起,无有自性,犹如波浪依风而起,亦无自性;大海是一个,但是波浪有无量无数,早上有千千万万的波浪起灭,中午亦有千千万万的波浪起灭,下午亦有千千万万的波浪起灭,如是百千万亿劫,虚妄的波浪有无量之多,惟是多虚不如一实——不如一个大海。
善男子善女人亦复如是,佛性海只有一个,迷佛性海转为识海,由识海变为烦恼海,由烦恼海变为业海,由业海变为苦海,从苦海受无量无边业报身,如是从迷积迷,无量无边,多虚不如一实,一实者,诸法实相是。
善男子善女人,未听闻受持般若经,不了一切法空,见五蕴有身有命,虽以身命布施,有能施的我相,所施的五蕴寿者相,心有能所,便是妄心,未能离开众生知见,得人天虚妄福,终于会尽,只有法身无为,不堕诸数。
若复有人闻此经典,信心不逆,其福胜彼。
‘信心不逆’者,空四相、无住而生心,是为不逆般若。
若有人闻金刚经,见到自己的法身慧命而生实信,信心不逆般若,成就十信位的功德,十信位的功德是无漏福,胜以虚妄色身布施的有漏福,故云‘其福胜彼’。
何况书写受持读诵,为人解说。
信心是属个人,书写流通是为大众。为人解说般若须具三个条件:1、大忍力,2、智慧力,3、方便力。为人解说般若,其功德更大。
须菩提,以要言之,是经有不可思议、不可称量、无边功德。
般若经功德,讲之不尽,以要言之,无量功德不离佛心,所谓无不从此法界流,无不还归此法界,法界就是心,万法不离一心。
佛心的功德,过心境界,是故不可以用心来思,过语言境界,是故亦不可以用口来议,心无形相,故不可以称其轻重、不可以量其长短,心无边际,功德亦无边际,所以云:‘不可思议、不可称量、无边功德。’
心地功德如是无量无边,谁人可以听受呢?
如来为发大乘者说,为发最上乘者说。
大乘者,智慧广大,建立一切法,上求佛道,下化众生,故名大乘;最上乘者,不见有垢法可厌、亦不见有净法可求、不见有涅槃可证、亦不见有众生可度、不作度众生之心、亦不作不度众生之心,名为无生忍,又名一切智,亦名最上乘,即一佛乘也。
心地的功德如是不可思议、不可称量,惟有大乘菩萨及一佛乘的菩萨,可以听受。
若有人能受持读诵,广为人说,如来悉知是人,悉见是人,皆得成就不可量、不可称、无有边、不可思议功德。
若有人能受、能持、能读、能诵心地功德,更能广为人说,令听者明白佛心功德,再转而为其他人说,令其他人亦明白如来心地功德,如来以佛眼悉见,以一切智悉知,其人功德,不可量、不可称、无有边际、不可思议。
如是人等,则为荷担如来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此人能绍隆佛种,传佛心印,是为荷担如来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的家业。
何以故,须菩提,若乐小法者,著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则于此经,不能听受读诵,为人解说。
修行用功,不论修何法门,心地空空如也,不见有一法可当情,这样才对,六祖云:‘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念佛,不见有念佛之法可当情,是名念佛;持咒,不见有持咒之法可当情,是名持咒;拜佛,不见有拜佛之法可当情,是名拜佛;所谓‘不见一法即如来,方得名为观自在’,若有一法当情,便有所碍。
凡夫见有生死之法可得,是故不能了生死,二乘人见有涅槃之法可得,所以不能闻一佛乘,惟有菩萨,上求佛道而无佛道可求,下化众生而不见有众生可化,外不见有山河大地,内不见有自己,古德云:‘上无片瓦可盖头,下无立锥之地。’不见有一丝毫小法可得,心内无物,心空及第归,若见有一丝毫小法可得,便乐于此一法,便生爱著,法眼有翳,不能见诸法的实相,是故若乐一丝毫小法者,则于此经不能听受读诵,自己尚且不了解,更何况能为人解说。
须菩提,在在处处,若有此经,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所应供养,当知此处,则为是塔,皆应恭敬作礼围绕,以诸华香而散其处。
此经乃诸佛法身舍利,是故在在处处,若有此经,就是宝塔,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所应供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