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子行三十七颂讲记02:暇满难得
堪千齐美仁真 讲解
甲二、正文
分三:一、前行 二、正行 三、结行
乙一:前行宣讲入佛门之方法
分七:一、暇满人身 二、抛弃三毒根源之故乡 三、依止功德源泉之清净处 四、忆念无常而舍弃今生 五、远离违缘之恶友 六、依止顺缘之善知识 七、佛教入门之皈依
丙一、暇满人身
【获得暇满人身大舟时,为度自他出离轮回海,
昼夜恒时努力不懈怠,勤于闻思修是佛子行。】
这首偈颂告诉我们,要想成就佛陀之果位,首先要获得修习佛法的暇满人身。据统计,当今世界约有六十八亿人口,信奉佛法的佛教徒大约只有三亿多人,在这三亿多佛教徒中,有些修学小乘教法,有些修学大乘教法或密乘教法等等。但还有一些只是对佛法有信仰,没有去起修。在全世界,只有雪域藏地之藏传佛教比较全面系统地继承了如来释教的显密教法,综上可见,遇到真正佛法的人真是少之又少,所以藏地的有缘信众们获得的是最好的修行机缘。
如果问怎样修学佛法,那么“昼夜恒时努力不懈怠,勤于闻思修是佛子行”这两句颂词教导我们,修行人无论白天还是晚上,都不能懈怠懒散,应恒常勤于闻思修。如果不努力修行,就不能成为合格的佛教徒。
一、闻
要想如法修行,首先要多听闻佛法,可以在某一位上师处听闻。在没有上师、善知识的地方,如最初理解不了高深的教理经论,可以拜读一些浅显易懂的大德传记,就如同藏地很多在家男女都能阅读《史诗 • 格萨尔》一样。只要认真学习,历代上师教言都是不难理解的。应各自安排时间,每天闻思修习,请诸位不要辜负我的期望。虽然很多人每天都在完成规定的课诵,但是我希望大家还应承诺每天坚持闻思修,哪怕是每天只能闻思起修一页经文的内容,比如大德的传记、或者华智仁波切的《前行引导文》,或者上师的教言等等都可以。这样试修一年,我可以保证,诸位肯定能体悟到自己心相续的改善。
二、思
闻思修的“思”,指的就是:经过听闻后,认真思维经文中的人身难得、寿命无常、因果报应等内容,反复思维就能逐渐减少对世俗的贪著。
如果我们一点都不去思维佛经的内容,即使是外相表现为修行人的形象,内心却充满妄念分别,这样还比不上那些没有修行的,一般在家的善良人。
(一)以身处顺境来举例
事实上,作为凡夫,尤其是处在安乐的环境时,患得患失的烦恼会日益增盛,反之,处在逆境时,贪嗔痴等妄念反倒不会那么强烈了。身处逆境,身心感受痛苦时,那些思维因果和无常的人,就会想到这是往世的业缘,此时就很自然地祈请三宝,消除灾难,当然分别妄念和贪求欲望也会随之减少。从另一个角度说,我认为越是养尊处优,对修炼心性越是不利。
很多福报浅薄的人,越是处在安乐的环境,贪欲就越多,不是贪求这个,就是需要那个,一个欲望满足了,另一个欲望又马上生起,不是这里不对,就是那里看不惯,催生出很多五毒烦恼。我们观察这种人,其表情都是冷漠和痛苦的。因此,修行人处在顺境时,就越发应该认真思维,提起正知正念。
(二)以思维无常来举例
那么,如何提起“昼夜恒时努力不懈怠”的精勤之心呢?不妨如是思维观想:我们每一个人获得的暇满人身并不是永恒的,也许明天或下一刻就会遭遇变故,所以就要用寿命无常的观修来恒时提醒自己。
例如打坐观修寿命无常时,思维自己小时候的情景,思维长到十五、六岁的情景,以及老年时的模样。思维他人,想到我在儿童时代认识的那些人,有年幼的、年轻的和年老的,他们中有些人胸怀远大理想,整天忙于成办很多世俗事务,然而壮志未酬身先死,有的生病夭折,有点遭遇意外而离去。回忆这些逝去的人们,思维轮回苦海中的众生是如此的痛苦,世事无常,人们如同商贸集会中的商客,虽暂时会集,瞬间又要分离,没有定数。
所有这些都会带给我们触动,也会让我们认真思维世事的变迁,人生的无常,生命的短暂,如能这样思维,就自然会有紧迫之感,促使自己精进修行。
一些修行人都看到过身边的人死去,却很少能意识到自己也要死,自己的寿命也是无常的,其实,那些已经死去的人,生前和我们的想法是一模一样的。显然,只是观想别人的死亡并不能带给自己深刻的触动,只有经常思维自己也有随时死亡的可能,继而才能对轮回苦海生起厌离心。
(三)如是修行的利益
不妨规定自己每天观修五分钟、十分钟或十五分钟,这样就会逐渐成为一名真正的修行人。即使是六、七十岁的老年学佛者,只要按上述的方法,观修一两年后,在修行方面也会有很大的收获。如果不能安排好自己应修的教法,没有管好自己,懵懵懂懂地混日子,几十年过去还是老样子,没有丝毫的进步,那就不是一名真正的修行人。
不仅如此,我们周围一些在家男女,也由于各自的业缘,自从堕入轮回的苦海之后,仅仅为了衣食住行就要付出很多艰辛和劳碌,生命就是在这个过程中慢慢流逝了,这无疑是很令人痛心的。鉴于此,我们能有机缘修行,就更应该珍惜,《佛子行》教导我们要努力听闻、思维、观修,白天、黑夜都要谨慎而行,努力而不懈怠,以精勤实修来改善自己的心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