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证法光 净土 请入普贤愿海【一】

请入普贤愿海【一】

(智圆法师 讲述) 今天是佛转法轮日,也是普贤云供法会的第三天。一方面想起世尊在菩提树下悟道之后,大慈大悲为人…

(智圆法师 讲述)

今天是佛转法轮日,也是普贤云供法会的第三天。一方面想起世尊在菩提树下悟道之后,大慈大悲为人天为主的众生转了无量法轮,将一切有缘众生安置在暂时、究竟的安乐果位,身为佛弟子,应当感念佛的深恩大德。另一方面忆及大恩上师前世为善财童子,在华严会上亲领普贤大士的法教,在当今时代引导众生大量念诵《普贤行愿品》,因此我们才能在吉祥的时日共修普贤行愿。

时节因缘不可思议,随着因缘在时空中积聚,总在不期然中显现许多必然的结果。今天晚上,我也想畅所欲言,和大家讲点话。

 

佛转法轮的目的

首先,佛在菩提树下悟的是什么呢?佛在腊八这一天,夜睹明星大彻大悟,当时便说:“奇哉!奇哉!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唯以妄想执著不能证得,若离妄想执著,一切智、无师智、无碍智自然现前。”所以,佛悟的是“一切众生本具如来智慧德相”。

其次,佛为什么要到世上来广转法轮呢?《法华经》的一句话可以作总的解释:佛以一大事因缘出现于世,欲令一切众生开示悟入佛之知见。即佛是如何知、如何见的,也欲令一切众生悟入同等的境界。抱着这样的悲悯本怀,佛来到这个世界,契合无量众生的根机,相应地引导,直至最终彻悟诸法实相。

佛转的法轮,一般归纳为三类:

初转法轮演说四谛等法门,宣说苦集灭道,告诉我们怎样是流转和还灭的缘起,破除我们乐著生死的痴心,激发我们希求涅槃的心,最终把我们的心引入解脱道中。

        二转法轮宣说空性无相法门,开示从色法到一切种智之间的一切诸法,无有微尘许的实有自性,破除我们对于人我和法我的执著心。

        三转法轮开示如来藏等,关键是让我们懂得客尘的有为法是虚假的,是本来没有的;本有的是如来藏,具足恒河沙数自性功德,由此引导我们恢复本性而成佛。

尽管宣说了这么多的法门,但究竟目的只有一个就是想让我们开发佛性而成佛,这就是世尊降生世间转法轮的总目的。

《华严经·出现品》有个很明显的比喻。佛说,譬如一幅画卷,大如三千大千世界,里面画有三千大千世界的所有事物,山河大地、日月星辰、人天动物,应有尽有。这幅画卷收摄在一个极微尘中。这时,有个具天眼的人无障碍地见到在极微尘里有包含三千大千世界一切事物的广大画卷。为此,他巧施妙法剖开微尘,原原本本地展现出这幅广大画卷。

比喻的喻义极深,指示我们凡夫一念极微小的心中,含藏如来无量无边的自性功德。但凡夫被客尘烦恼障碍,不知道就在自己的贪欲、嗔恚、愚痴中有佛结跏趺坐,有如来眼、如来身、如来智。对这项重大的事实,无量众生都如聋如盲,全然不知。只有佛眼透彻,现见众生的无明壳中含藏如来无量无边的性德。因此,佛以大悲心要转妙法轮,开出众生的如来藏,普令成佛。

 

大方广

 叩问自己:这个身体是我吗?身体是地水火风假合的假象,旋生旋灭。如果身体是我,那在死后身体烧成灰时,我到哪里去了?分别心是我吗?分别心起起灭灭,前一念刚灭了,后一念又生起,如果分别心是我,那分别心灭了,我也应灭了。所以,身体、分别心都不是我。那“我”是什么呢?《华严经》用大、方、广来描述我们自己的体、相、用。

观察自己:现在我的身体坐在房屋里,房屋是建在地球上,地球漂浮在太阳系里,太阳系处在银河系中……。展开来,一切净秽刹海都在虚空里,而虚空在我的真心中。因此相信我的真心是周遍一切处的。

有一则典故:孔子的弟子——曾子,对母亲非常孝顺。有一次,曾子上山砍柴去了。正好此时,家里来了客人找他。等了很久不见他回来。母亲没办法,就用牙齿咬自己的手指。曾子在山中忽然感到心痛,就背着柴赶紧回家,问母亲:“出了什么事?”母亲说:“家里临时来了客人,我只好咬手指告诉你。”(《二十四孝》)曾子的家离山上有很长路程,如果心体不是周遍的,在这边咬着手指,怎么能在那边接收到呢?

再观察:前一天是在我心里过的,前一个月也是在我心里过的,前一年、前一生乃至过去无量生都在我心里过的。下一天、下一年、下一生,乃至未来的无量生也都在我的心里过。因此相信我的真心过去无始、未来无终,是周遍一切时的。

  所以,心体是横遍竖穷的,一切法都不离心,都是以心为体,这个体就是“大”——绝待(绝对)的大、没有对待的大。

有两种法才有所谓的相对,一切法都以心为体,本来是不二的心,和谁去对待呢?一般说的房屋比桌子大,是相对桌子说房屋大,但心是绝对的大。一切法都从心产生,心体常遍,所以是绝对的“大”。

    “方”是指心的相大。比如一盏灯,光、热、黄色是它的相貌,心的相貌又如何呢?它有哪些功德相状?佛经上说,心体上本来就有恒河沙数的自性功德。智慧光明、常乐我净、一切殊胜的妙德,都在本体上圆满具足,这就是“方”的意思。

   “广”是说心的作用广大,能随十法界的因缘造成十法界。或者说,心随杂染和清净的因缘,造成种种凡夫和圣者的世界。一切世界都是由心造出来的。

比如,我们心里起了贪嗔痴、造十恶业,就变现三恶趣。我们心里相信因果,断恶行善,就造成欲界人天。我们心里厌舍欲界,专注一缘修定,就造成色界、无色界。我们心里修习四谛、十二缘起,断除我执,就造成声闻、缘觉法界。我们心里发菩提心修持六度,就造成菩萨、佛。推演开来,无量无边的染净现相,都是由心造作的。从心体上能发起一切作用,所以是广。

 

还本归源

大家扪心自问:我是可悲的人吗?我的行为是正常的吗?想法是正确的吗?此时此刻的生活是真实的吗?

一个人的可悲不是在他没有吃穿,而是他本有佛性宝藏,却置之不顾,反而驰求虚假的名利、声色,在无可把捉中执捉,在毫无实义中制造意义。

  外在的声色只是空花泡影,唯有心最尊贵、最微妙。生命的意义何在?就是要把自己的佛性唤醒过来,把本有的功德显发出来,把迷失的众生唤醒过来。除了心之外,一切都不真实。为什么还不迷途知返呢?

佛广转种种法轮,无非是帮助我们去除妄想执著,还本归源,觉悟成佛。我们学习佛法,无非是为了恢复自己的本来。

 我们了解到本心圆满光明,感伤过去无量劫来虚生浪死、流浪驰求。现在欲显发无量自性功德,必须修习殊胜的妙行,而令自己契合本源。

如同大摩尼宝,体性光明清净,但长久受尘垢蒙蔽,有矿土污垢,仅仅思念宝性而不加以磨治,也终究不能显发光明。同样,佛性旷劫以来被烦恼污染,只是想我有真如佛性,不作戒定慧的熏修,终究不能显发清净妙用。(《还源观》)

所以,没有殊胜的修行,无因不能开发恒河沙数自性功德。倘若无因也能成果位佛,那大地众生都有如来藏,都应现前与释迦佛同等的受用,为什么现在还痛苦不堪呢?

《普贤行愿品》说,如来功德即使集合十方诸佛,穷尽无量劫数相续宣说,亦宣说不尽,欲成就此功德门,应修普贤十大愿王。可见,修持普贤殊胜行才能契合本源,显发如来无量功德。

 

普贤行

什么是普贤行呢?普是周遍一切,贤是妙善,一切身口意的行为都达到最妙善,称为普贤行。普贤行的根本是菩提心——度尽众生、修持万行、成就佛果的愿心。充分地展开,就发为广大、周遍、无尽的普贤行海。

        普贤行的特点是称性、完备。称性,指自己的本性如何,本性中有何种功德妙用,完全符合其相、其量来行持。也就是,佛性中有多少妙德,就行持多少;佛性遍十方三世,就周遍在十方三世境上行持;佛性无尽,就无尽地行持……。反之,心体是周遍的,只发心礼敬几个人、随喜几个人,就不相称,就像大海器中只装一瓶水一样。

比如,心是无有穷尽的,虽然肉身会老、会病、会死,但佛性不会变异。我们轮回了无数生,佛性还好好地存在着。性海既是无尽的,发善愿为什么要有穷尽呢?有限量的发愿是不合理的,应当改为无限量。认识了这一点后,就会发无尽愿、起无尽行。

又比如,心体是周遍的,没有一法在心之外。一般认为“心在身体中或者只有一部分是心”都是错误的观点。事实上,十方三世佛都在自己的真心中。有了这种认识,任何善行上的发愿都会最广大地发。因此,普贤行愿每一愿都是发尽法界、虚空界的周遍大愿。

我们凡夫的境界并不真实,如果真实,何必要学佛呢?学佛就是发现了现在的境界有问题,才寻求真正的自在。比如,我们和十方诸佛的关系如何呢?是“我在东方,佛在西方,相隔千山万水”吗?这是不对的。佛心是周遍的,十方三世一切法都在佛的心中。我们的心也是周遍的,十方三世诸佛也都在我们的心中。就像在屋子的八个角上挂上镜子,所有的镜子都会在一面镜子里显现。法界是像这样互含互入的。

过去只顶礼一尊佛、只随喜几个人,并不是合理的方式。其实,我们一礼佛,身体就一一显现在十方三世诸佛每一佛的心中,而十方三世诸佛也在自己的心中。因此发愿礼敬心中的三世诸佛,而且是“一身复现刹尘身,一一遍礼刹尘佛”。

像这样,不论发什么愿,都从广大的层面上着眼,因此就有周遍的礼敬愿、周遍的随喜愿等等。

请问:谁不会礼敬?谁不会称赞?谁不会供养?……只有石头不会礼敬、不会称赞、不会供养……。大家是自性佛,一切妙用丝毫不缺,这是自家的宝藏,应有尽有。既然如此,为什么不发愿开发?为什么不发愿把它开发得最好呢?

我们一向的想法是:名声越大越好,钱越多越好,地位越高越好。这是大错特错。该重视的不是虚假的名利,而是自己的佛性。为什么就不懂得要开发自性的恒沙功德呢?智者反观自心就知道,唯有心最尊贵,最应当尊重的是心。因此,今后的重点是要努力把心中的功德开发出来。

其实,要行礼敬,就可以行礼敬;要行随喜,就可以行随喜;要行供养,就可以行供养……,要尽未来际行持,就可以尽未来际行持;要周遍十方行持,就可以周遍十方行持。这件事没有人能阻碍你,关键要自己发大愿。善愿能发到最大量,就进入了普贤行愿的轨道。

所以,要常常自唤自醒“我自性是佛”,既然自性是佛,就应做佛的行为。佛陀无量的稀有行为,统摄在普贤行海中。以这个原因,我们希求做佛,就要对普贤行生起希求之心。有此希求心,就是开始有了愿心。

  愿是种子,愿的成就是果。在心中立愿是种因,将来以此愿就有成果。大宇宙中,一切都遵行着因果的法则在运行,想收获好的果实,就要首先种下好种子。种子不真实、不圆满,怎么能期待出现最好的果实呢?不种下普贤行愿的成佛种子,怎么会出现佛果的无量功德呢?不管你怎么努力,也不会显发如来无量无边的功德果实。

我的体会是,修学普贤行愿是最重要的开发胜义菩提心的缘起。缘起就是如此微妙,按照普贤行愿去熏习、发愿、行持,胜义菩提心就会自然开发出来。

  很多人学了世俗菩提心的教法,不知道菩提心最全面、最深广的展开,就是普贤行愿。换句话说,普贤行愿中的每一愿都是具体修菩提心,深入进去,菩提心就会不断增长、广大、成熟。(未完待续)

作者: 西莲寂光

普愿沉溺诸众生,速往无量光佛刹!

发表回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