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证法光 所有文章 《文殊口授》——暇满难得

《文殊口授》——暇满难得

甲二、正行,依止后如何修心的次第,分二: 乙一、依于暇身,劝取心要;乙二、如何受取心要之理。 初者,分三: 丙…

甲二、正行,依止后如何修心的次第,分二:
乙一、依于暇身,劝取心要;乙二、如何受取心要之理。

初者,分三:
丙一、认识暇满;丙二、思惟义大;丙三、思惟难得。

初者,

如《亲友书》中说:
“邪见生鬼畜,泥犁法不闻,
边地蔑戾车,生便痴哑性,
或生长寿天,除八无暇过,
闲暇既已得,尔可务当生。”

其义是说,邪见人、三恶趣、佛未出世、边地下贱、愚痴喑哑、长寿天是八种无空闲处,远离此八种即是八有暇。

“人、生中、根具,业未倒、信处。”此中说五种自圆满:生而为人;复生中土;诸根具足;业边未倒;信仰依处。
“佛降、说正法,教住随教转,有他具悲悯。”此中说五种他圆满:佛应化世间,犹未涅槃;佛陀或其声闻弟子正宣说正法;佛住世时的证教没有衰灭,犹存世间;由宣说正法,劣慧补特且罗观见证果成圣,以此为缘,随学他人;他人心怀悲悯。我得到了具有如是十八种特法的这个人身!
如是思惟,不可人云亦云,而应反观自身思惟:自己既生而为人,自然不必再考虑是不是三恶趣或天人;若有着对于前后世、业果、三宝的决定解,则不是邪见者;贤劫的第四佛释迦如来应迹世间,教法犹存,也就有佛经存在;在此雪域藏地,四众虽不全,但由于有比丘,从其内在意义上讲,也是中土;能稍微理解佛经的词义,即不是愚哑之人,是为八有暇。

总的而言,自己得到人身;特别是,生于以佛法界定的中土五根具足未造五无间业信奉三藏
他圆满中表面宣示的前四种,虽很困难,但就内在的含义上讲是具足的:佛陀应化世间;佛宣说正法;教法未衰,犹住世间;自己进入佛门;施主等施与衣食等各种顺缘,如是为十圆满。

如是十八种暇满法,现在自己得到的这个人身上具不具足呢?如是思惟。
若是,乃至没有于彼生起一种明快的欢喜心之间而应修习。
据说,现今在没有观察的时候,自认为是暇满人身的,一旦观察时,实际上不具足的情况很多

丙二、思惟义大

对于暇满具足的人身,我们虽心生欢喜,但若不思惟欢喜的原因,就像一个悭贪的人即便得到了一件于己毫无益处的东西,也会暗自高兴一番而已。我们当决定了知具有的意义,不要落入那般盲目的情况。
如《弟子书》中说:
“善逝道依将成导众生,广大心力人所获得者,
此道非天龙得非非天,妙翅持明似人腹行得。”
三恶趣者,主要领受着不善业的异熟果报,依彼之身,造业的能力极其微弱
诸天则受用着善业的异熟,造业的力量也很微弱
而人造善恶业的力量则很大,特别是我们南瞻部洲人,是业地人,若立下志愿,不错取舍,那么,就可成办增上人天之身、声缘涅槃、引导众生趣至佛地的发心,甚至殊胜无比的佛果
因此,我所获得的人身,远远超过如意宝!如是思惟,感到“将成就昔未成就的大义利”而发欢喜,犹如穷人发现宝藏一般,乃至未涌起这样的欢喜心之间而修。

丙三、从喻、因、体性方面思惟难得的道理。

丁一、初者,

如《入行论》中说:“如海目盲龟,颈入轭木孔。”
其义是说,在汪洋无际的大海中,漂浮着一块独孔金枙木,被风吹着四处漂荡。每一百年,有一只盲龟浮到海面,其颈正好侥幸地进入轭木孔中,可以说是绝无仅有的事。
有一个较此更清楚些的比喻,我们现前就知道,抛一捧豆子到墙上,能沾上去的几率非常少,我所受生无数的身体中,生于无暇处的就如掉在地上的豆子,假设有一二粒沾上去了,暇满的人身就如沾在墙上的豆子。
如是思惟,一定要把喻义结合在自己的内心上而修,就如“这次稍不幸运,差点就掉落悬崖”所说的时候,惊喜、恐惧的两种心态都会真实地生起来。

丁二、从因方面难得的道理:

一般而言,仅仅得到善趣身,即应守护下至一条的戒律,特别是要得到暇满的人身,如“施富戒安乐”所说,则应以净戒为基础,施等为助伴,以无垢的发愿作结合
三恶趣中,连善心的现行都难生起。天界有情散乱于禅悦或五欲的安乐。人中,若是在正法未流行的地方,连善的音声都听不到。若把法不流行的地方作为青稞堆,法盛行的地方就如一粒青稞而已。
以我们藏地为例,成千上万人集会的地方,其中能受持戒律的人非常少,而此中能具足前面的圆满三因者,更是廖若晨星!
暂且把攀缘外境的心收回来,自我观察一下除了自己有点想修法的心之外,能让自己心安理得的善事,找不出几个,实在少得可怜!
在自己的余生里,若未把握住紧要的地方,自己附带所积的恶不善业,也足以令自己再也得不到人身空想得到人身的心,犹如春种芥子,却想在秋天收割青稞一般,太痴心妄想了!如是思惟,乃至未产生觉受之间而修。

丁三、从体性方面难得者:

犹如身临其境一般,观想自己坐在夏季一片地毯大小的地面上,其间虫蚁众多
呜呼!饿鬼比旁生众多,地狱有情又比饿鬼众多。旁生中有情大多数住于洲间黑暗的地方,零星分散的旁生是极少数的,然而在此方寸之地,就连十个人都坐不下,却有着似乎难以数计的微小生命。一个城镇上如何地多,不会超过十万多少,而那些微小的生命,却是数不胜数
这些道理,不必用比量推度,贤愚之人都很明白。比较起善趣身,人身是稀少的,而其中能值遇正法的人身更为稀少
即便值遇正法,听不持文、思不达义、修不生起的补特伽罗又是那么地多!有着闻思修的智慧,却完全为了今生的生计而奔波的人也是非常的多。
依于如是等现象,我们应对此具备一切修法顺缘的身体,犹如一个贪财的人得到了稀世珍宝一般,乃至未生起这般的觉受之间而尽力修习。

颂曰:
多生于诸轮回乐,尽享依然苦堪悯,
于此今生衣食物,执为最胜愚夫汝,
昔于如今之行径,八法白黑花大魔,
入心错执苦为乐,究竟希愿随风逝!
现今成办善乐基,偶一获此暇满舟,
不去决定胜宝岛,空还轮回心腐朽!

作者: 子归

发表回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