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证法光 《广论讲记》之念死无常 《广论》之念死无常16(《广论讲记》对应部分)

《广论》之念死无常16(《广论讲记》对应部分)

巳二、思惟活缘极少;巳三、思惟活缘亦成死缘;辰三、思惟身体极微弱故死无定期;卯三、决断从现在起修习正法。

巳二、思惟活缘极少

现是五浊极浓厚时,修集能感长寿久住大势妙业,极其稀寡;饮食等药势力微劣,故皆少有能治病力;诸所受用安然消后,能长身中诸大种分,势用亏减,故难消化,纵能消已亦无大益;资粮寡集,恶行尤重,念诵等事,势力微劣。故延寿等极属难事。

现今是五浊非常浓厚的时代,修集能感得长寿久住世间的大势妙业,极其稀少;饮食等药物的势力微劣,所以都很少有治病的能力;所吃的食物在安然消受之后,能够长养体内四大种的能力减弱,所以很难消化,即使消化了,也没有大的利益;因为平时很少积集资粮、恶行严重,所以念诵长寿咒、长寿经等法事,力量极微。由于以上这些因素,导致延长寿命等极其困难。

由于时代恶浊,众生内在福报下劣,相应的外在士用果也极其下劣,饮食、药果等都没有精华和营养,难以治病养身;从内相续而言,极难修集大福业,念诵的力量也很微弱,所以活缘极为稀少。

以下解释“五浊”与“五浊极浓厚时”。

一、五浊:

从住劫人寿二万岁开始,有五种浑浊不净之法,即劫浊、见浊、烦恼浊、众生浊、命浊。

(一)劫浊:人寿二万岁以后,是见浊等其余四浊生起的时代。

(二)见浊:劫浊时的众生相续中,生起强烈的身见、边见等恶见。

(三)烦恼浊:劫浊时的众生相续中,生起强烈的贪嗔痴等一切烦恼。

(四)众生浊:劫浊时的众生是见浊和烦恼浊的结果,人类的果报逐渐衰退,心智愚钝下劣,身体弱小,苦多福少。

(五)命浊:也是见浊和烦恼浊的结果,人类寿命逐渐缩短,最终只剩十岁。

五浊之间的关系:五浊之中,劫浊是总相,其余四浊为别相。劫浊没有自体,唯以其余四浊假立劫浊之名,即劫浊就是见浊等四浊,由于四浊的缘故,而安立为劫浊。其余四浊又是以见浊、烦恼浊为浊的自体,由此二浊造成众生浊和命浊。

二、五浊极浓厚时:

五浊是从人寿二万岁时开始的,起初五浊的程度轻微,随着时代逐渐演变,五浊增上,到了末法时代更为增长,所以称为“五浊极浓厚时”,又叫“五浊增时”。

巳三、思惟活缘亦成死缘

分二:一、活缘转成死缘 二、活缘本身就是死缘

午一、活缘转成死缘

又诸活缘亦无不能为死缘者,为不死故,求诸饮食房舍伴等,此复由其受用饮食太多太少及不相宜,房舍倒塌,亲友欺侮,是等门中而成死缘,故实不见有诸活缘非死缘者。

所谓“活缘无不能成为死缘”,即为了生存的缘故,寻求饮食、住房、朋友等,反而由此成为死亡的因缘。也就是说:受用饮食本来是为了活命,但反而因吃得太多、太少或不相宜,而成为死缘;寻求住房本来是为了御寒避暑,挡风遮雨,却反而因房屋倒塌、失火等丧命;寻求亲友,本来是想让他们扶助自己的生活、事业等,却反而遭到亲友的欺辱等,而成为死缘。因此,活缘往往都成了死缘,确实很难看到活缘不成死缘的事。

午二、活缘本身就是死缘

复次存活即是趣向于死没,故活缘虽多,然无可凭。

而且,因为存活本身就是趣向于死亡,所以活缘纵多,但不可信任。

比喻说明

譬如,将油灯放在没有风的地方,似乎是维持灯火存在的因缘,其实这也是让油灯一点点燃烧、趣向灭亡的因缘。因为没有风,油灯就会燃得又旺又快,这样很快就会油尽而灭,所以说是灭的因缘。

又比如,花草如果缺水,就会干枯而死,所以浇水养护花草,看似活缘,但换一个角度观察,也不可信任,因为通过浇水让花草不断生长,也就是让花草很快地趣向死亡。

同样,众生为了生存而造作各种业,看似维持生存的因缘,其实这些因缘反而成了死缘。

例如:人们受用饮食,精挑细选,均衡营养,以为这是延寿的因缘,实际观察,这些也是趣向死亡的因缘。因为饮食的过程,就是体内不断消化、吸收的运动过程,而运动本身也是在消耗生命有限的能量,所吸收的营养,也都消耗在身心的运动上,所以都是趣向死亡。

《宝鬘论》云:“死缘极众多,活缘唯少许,此等亦成死,故当常修法。”

《宝鬘论》说:死缘极其繁多,活缘只有少许,而这些活缘也成了死缘,所以应当恒时修法。

思惟上述道理便可了知,内外一切因缘都是导致死亡的因素,这个生命唯一是坏灭的自性,没有一点保障。明白此理之后,智者唯应修习正法,因为这是唯一可以信赖的地方。

巳四、总结

一、所依身死缘极多、活缘极少(所立),因为存在许多有心、无心的死缘,而且五浊极浓厚时,活缘极少,活缘也无不成为死缘的缘故(能立)。

二、死期不定(第二种根本),因为死缘极多、活缘极少的缘故(第二因相),犹如油灯处于狂风之中(比喻)。

辰三、思惟身体极微弱故死无定期

思惟其身极微弱故,死无定期者。身如水沫,至极微劣,无须大损,即如名曰芒刺所伤,且能坏命,故由一切死缘违害,是极易事。

“思惟身体极其脆弱故死无定期”,即思惟身体如同水泡,极其脆弱,无需大的损害,即便是被芒刺所伤,也能摧坏命根,所以由一切死缘损害命根是很容易的事。

《亲友书》云:“七日燃烧诸有身,大地须弥及大海,尚无灰尘得余留,况诸至极微弱人。”

《亲友书》说:劫末时,七个太阳同时出现在空中,燃烧诸有情的身体,那时大地、须弥山和四大海都会被烧尽,不留一粒灰尘,何况极其脆弱的人身?

对此总结:

一、身体极其微弱(所立),因为不需要大的损害,仅仅以芒刺就能毁坏命根的缘故(能立),如被大水淹没的火星,被大风吹散的云雾,重压之下的鸡蛋,烈火之中的水滴(比喻)。

二、死无定期(第二种根本),因为身体极其微弱的缘故(第三种因相)。

卯三、决断从现在起修习正法

如是思后,不见死主何时决定坏其身命,莫谓有暇,应多立誓,决从现在而修正法。

这样思惟死无定期之后,心中应想:不知死主何时决定毁坏我的身命。所以不要以为自己还有闲暇,应当反复立誓,决定从现在起修习正法。

《迦尼迦书》云:“死主悉无亲,忽尔而降临,莫想明后行,应速修正法。此明后作此,是说非贤人,汝当何日无,其明日定有。”

如《迦尼迦书》所说:死主和谁都不是亲人,所以绝不讲情面,而且他从不事先预约便忽然降临,所以不要想推迟到明天或后天再修行,应当立即修习正法。如果说“今天先做其它事,明后天再修法”,这样说的人就不是贤人,因为如此拖延,则当你哪一天死亡时,一定会在第二天留下无法完成的修法。

瑜伽自在吉祥胜逝友庆喜亦云:“国主所借身,无病衰乐住,尔时取坚实,病死衰无畏,病老衰等时,虽念有何益。”

瑜伽自在吉祥胜逝友庆喜也说:国主!这暂时借用、四大假合的身体,在没有病痛、衰老而身心快乐安住的时候,应当摄取心要,这样当疾病、衰老、死亡来临时,就能无所畏惧。否则,一旦病老衰降临时,即便想修法,又有什么利益呢?

问:身体是自己所有的,为什么说是“所借之身”?

答:如果身体确实是自己所有,为何死时带不走丝毫?可见身体并不是受我们支配,唯一是随惑业而转,一旦业力成熟,不想病也会病,不想老也会老,不想死也会死。所以,这个身体并非自己所有,只是暂时借用几十年而已。

问:为何必须在身心乐住之时,摄取心要?

答:因为年轻健康之时身心堪能,精力旺盛,在此时作闻思修行,容易取得心要,当老病死衰降临时,便能无所畏惧。相反,如果少壮时没有努力修行,一旦老病死衰降临,身心不再堪能,那时即便想修也没有力量。所以必须在身心乐住之时,摄取佛法心要。

三根本中极重要者,厥由思惟死无定期,能变其心,故应励修。

三种根本当中最重要的,就是思惟死无定期。这是因为思惟死无定期能够转变自己的心,所以应当努力修习。

宗大师的语录中记有几个问题,是写给当时的修行人。其中一则问道:“一、不仅仅是口中说无常,要让无常的法义深入有情心底,可以取为修法的是何者?二、死亡无常中最锋利的所缘,能刺入有情心,让他感动,而为诸经论所赞叹的无常法是何者?”

后来,班禅·洛桑曲吉绛称见到这一则语录后,回答说:“一、心中所修无常,乃念死九种因相,如师所说;二、所缘之中,能刺入我等内心,而为诸经论所赞叹者,乃死期无定。”

过去,嘎当派的格西们临睡时,常常思惟:不知明早是否还需要生火?所以他们从不盖火,并且把碗倒扣着放。按当时藏人的生活习惯,每晚必定要盖火,以便第二天生火,但是格西们经常忆念死期无定,死亡随时来临,所以就不需要准备明天的事。古德在一切时分中,唯一对死亡生起信解,所以能够转心。

一次,宁敦大师的侍者向大师汇报预备夏天用木柴的事情,大师说:“你我夏天还在不在都不能保证,准备柴火有什么用?如果真能活到夏天,到时候再商量。”这些大德根本就不去考虑这些世间琐事。

又如喀喇共穹格西在山洞中修行时,洞口长了一些荆棘,经常刮破他的衣服,起初格西想要砍掉荆棘,但马上又转念:“我或许会死在山洞里,不知道还能否出去,只有修法最紧要。”所以一直没有砍。格西出洞时又想:“不知道还能不能返回洞内。”就这样在山洞中修行多年,直到获得成就。

这些都是由思惟死期不定而转变内心的公案。

(智圆法师)

作者: 子归

发表回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