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证法光 所有文章 为什么改过和行善的根本是谦虚

为什么改过和行善的根本是谦虚

从天道来看,“月满则亏,月亏则盈”,月亮亏的时候,会以圆满来补足它,盈满的时候,又会让它亏欠,这是说常常觉得自己不足,就会进步; 如果心高意满,则会失败。

从大地的相来看,水从高处流向低洼,最后汇聚在低处。 这是表示谦德具有蓄积的能力。 “我慢高山,不存德水”,有了谦德,才能蓄集功德。

了凡四训讲记

袁了凡居士 著

智圆法师 编述

这篇家训包括立命之学、改过之法、积善之方、谦德之效四个内容。

第四篇 谦德之效

【易曰: “天道亏盈而益谦; 地道变盈而流谦; 鬼神害盈而福谦; 人道恶盈而好谦。 ”是故谦之一卦,六爻皆吉。 】

首先引《易经》的话说明人有谦德处处吉祥。 从天道、地道、鬼神、人道各方面来观察,心中有谦德,确实一切吉祥。

天道来看,“月满则亏,月亏则盈”,月亮亏的时候,会以圆满来补足它,盈满的时候,又会让它亏欠,这是说常常觉得自己不足,就会进步; 如果心高意满,则会失败。

大地的相来看,水从高处流向低洼,最后汇聚在低处。 这是表示谦德具有蓄积的能力。 “我慢高山,不存德水”,有了谦德,才能蓄集功德。

鬼神对骄傲的人不喜欢,但对于那些能保持谦下,事事让人、敬人的人,鬼神不仅不会欺负他,还要给他降福

人道中也是如此,谁都喜欢谦虚的人,而不愿接近傲慢者。 所以,谦这一卦六爻皆吉。

【书曰: “满招损,谦受益。 ”】

《书经》上说: “自满招致亏损,谦虚领受利益

以下了凡以亲身见闻的五件事,证明谦虚的确能受益。 了凡说:

【予屡同诸公应试,每见寒士将达,必有一段谦光可掬。 】

我多次同诸多学子去应考,每每见清寒的子弟将要发达时,一定有一段谦光可掬。

“掬”是双手捧住之意。 “谦光可掬”,是形容一个人谦和的德光焕发,仿佛可以用手捧住。

一、丁敬宇

【辛未(西元1571年)计偕,我嘉善同袍凡十人,惟丁敬宇宾,年最少,极其谦虚。 】

辛未年,我到京城会试,同去的嘉善同袍总共有十人,其中以丁宾年纪最小,态度却极谦虚。

【予告费锦坡曰: “此兄今年必第。 ”】

我肯定地告诉费锦坡: “丁兄今年一定能考上。 ”

【费曰: “何以见之? ”】

费说: “何以见得? ”

【予曰: “惟谦受福。 兄看十人中,有恂恂款款,不敢先人,如敬宇者乎? 有恭敬顺承,小心谦畏,如敬宇者乎? 有受侮不答,闻谤不辩,如敬宇者乎? 人能如此,即天地鬼神,犹将佑之,岂有不发者? ”】

我说: “惟有谦虚才能受福报。你看十人当中,有谁像丁宾这样谦恭老实,不敢抢在人先;有谁像丁宾这样恭敬、顺承,作事小心畏惧;有谁像丁宾这样受侮不还口,听谤不辩解。人能如此谦虚,天地鬼神都要保佑他,哪有不发达的道理?

(看看现在的情况,居士抢在出家人前面,女众抢在男众前面,年轻人抢在老年人前面,凡事都以自我为主,不肯屈从别人,一点小亏都吃不得。 这样事事我行我素,胆大妄为,有可能得成就吗? 是不是得我慢的大成就呢? )

谦下的人,可以预言他会发达,这是以因果律决定的。

人谦下,说明我慢低。能敬人,为人着想,自然有受之不尽的福德。

不谦虚,实际是慢心大的表现,以自我为中心,要求别人恭敬承事,这是造恶业,消福报。

丁宾谦德淳厚,念念都在积德,当然会发达。

【及开榜,丁果中式。 】

等到开榜,丁宾果然考中了。 所以,因果不空耗,福德积得深,今生就发达,不必等到来生。

二、冯开之

【丁丑(西元1577年)在京,与冯开之同处,见其虚己敛容,大变其幼年之习。 】

丁丑年,我在京城,和冯开之有过一段时间的相处,观察到他虚心自谦,言行举止从不以自我为主,大大改变了幼年的习气。

【李霁岩直谅益友,时面攻其非,但见其平怀顺受,未尝有一言相报。 】

李霁岩是他一个正直诚实的益友,时常当面指出他的过错,只见他心平气和地接受,没有一句反驳。 这是谦德之相

【予告之曰: “福有福始,祸有祸先,此心果谦,天必相之,兄今年决第矣。 ”已而果然。 】

我告诉他: “福有福的开端,祸有祸的先兆。 祸福在于心心果能调柔、谦下,上天一定会帮助你。 兄今年决定能考中。 ”

后来果然不出所料。

三、赵裕峰

【赵裕峰,光远,山东冠县人,童年举于乡,久不第。 】

赵光远从小读书,童年就乡试中举,但是多年以来都不中进士。

【其父为嘉善三尹,随之任。 慕钱明吾,而执文见之,】

有一年,他父亲去做嘉善县的三尹,就是县里的主任秘书,他跟随父亲上任。 因为仰慕钱明吾的学问,就拿自己的文章去拜见,请教。

【明吾悉抹其文,赵不惟不怒,且心服而速改焉。 明年,遂登第。 】

钱老先生没有给他面子,把他的文章全部抹掉。商人重财,学者重学,把学者的文章全部抹掉,对方一般情况下极其痛苦。

但赵光远不但没发怒,反而心悦诚服,很快就改正。他是这样虚心总见自己的不足,知错就改,所以必定大有前途。

果然,第二年就登第了。

四、夏建所

【壬辰岁(西元1592年),予入觐,晤夏建所,见其人气虚意下,谦光逼人。 归而告友人曰: “凡天将发斯人也,未发其福,先发其慧。 此慧一发,则浮者自实,肆者自敛。 建所温良若此,天启之矣。 ”及开榜,果中式。 】

壬辰年,我进京拜见皇帝,当时遇到夏建所,见他非常谦下,那种谦虚的光彩让人震憾

我回来对友人说: “天要让一个人发达,在没有发他的福德之前,一定先发他的慧;慧一发,浮躁的心自然变得平实,放肆的言行也自动收敛。夏建所这样温和贤良,这是上天要发他的先兆。 ”等到开榜,夏果然考中。

这里说“未发其福,先发其慧”,可见慧的重要。智慧如眼目,有眼目才能看清正道按这样实行,才会摄取福德,所以开慧为首要。

这个慧,这里是指明白因果的智慧人能识因果,就有明辨取舍的智慧眼,才知道自己哪些方面要改正,哪些方面应实行,怎么调整自己的意乐、行为。这样如理取舍而行,就会发福德。 所以是“未发其福,先发其慧”。

五、张畏岩

【江阴张畏岩,积学工文,有声艺林。 】

江阴有个叫张畏岩的读书人,学问积得深,文章写得好,在当时的读书人当中,很有名声。

【甲午(西元1594年),南京乡试,寓一寺中,揭晓无名,大骂试官,以为眯目。 】

甲午年,他在南京乡试,住在一所寺庙里。考试揭晓,名落孙山。他不服气,大骂考试官没睁开眼睛,不识人材。

【时有一道者,在傍微笑,张遽移怒道者。 】

这时有一位道人在一旁微笑,张畏岩马上把火发在道人身上。

【道者曰: “相公文必不佳。 ”】

道人说: “相公的文章必定不行。 ”

【张益怒曰: “汝不见我文,乌知不佳? ”】

这话像火上加油一样,引得张畏岩更加气恼,他说: “你没见我的文章,怎么知道写得不好? ”

【道者曰: “闻作文,贵心气和平,今听公骂詈,不平甚矣,文安得工? ”】

道人说: “我听说写文章贵在心气和平,刚才听你大骂考试官,你的心很不平,文章怎么写得精妙呢? ”

【张不觉屈服,因就而请教焉。 】

道人的话正中要害,张畏岩在道理面前不由得屈服了。道人说得在理,自己是有这个毛病,因此,他转过来向道人请教。

所以,这些古人还是很可爱,前面确实傲慢,一旦认识到错误,也愿意听从别人的教诲,并不是顽固不化的人。

再看:

【道者曰: “中全要命,命不该中,文虽工,无益也。 须自己做个转变。 ”】

道人说: “考中功名全要靠命,命里不该中,文章写得好也没有帮助。 这要自己来做个转变。 ”

【张曰: “既是命,如何转变? ”】

张畏岩说: 既是命里决定的,怎么转变呢? ”

这时候,他还不知道立命的道理,认为命是固定的,不能转变。

【道者曰: “造命者天,立命者我,力行善事,广积阴德,何福不可求哉? ”】

道人说: “造成现在命运的是宿业,而创立未来的命运,却在我现前一念。

只要今后努力行善,广积阴德,哪种福报不可以求得呢? ”

【张曰: “我贫士,何能为? ”】

张说: “我这样贫寒的读书人,没钱能做什么? ”

他认为钱财是行善的基本条件,没钱就积不了福德。

道人以“唯心积福”启发他:

【道者曰: “善事阴功,皆由心造,常存此心,功德无量。 且如谦虚一节,并不费钱,你如何不自反而骂试官乎? ”】

道人说: “善事阴功,都由当下一念心所造,能够常存一颗善心,就是功德无量况且像谦虚这一点,不要花一分钱,你为何不自己反省,反骂考试官呢? ”

善心是积德的本源虽然没钱,但常存善心时时行方便,就能积大福德。

天天修谦虚,修恭敬 ,不必费一文钱, 也可以让功德充满相续。

【张由此折节自持,善日加修,德日加厚。 】

“折节”,是降低身份,屈己下人。 “自持”,是很谨慎地把持好心念、言行。

听了道人的一席话,张畏岩幡然醒悟,从此谦下谨慎,降低自己,事事留心善一天比一天修得多,德一天比一天培得厚。

他能改过自新,所以进步很快。

【丁酉(西元1597年),梦至一高房,得试录一册,中多缺行。 问旁人,曰: “此今科试录。 ”】

丁酉年的某一天,他梦到自己到了一间很高的房屋里,得到一本考试录取的名册,里面有很多缺行。

他就问旁边的人,回答说: “这是今科考试的录取名册。 ”

【问: “何多缺名? ”曰: “科第阴间三年一考较,须积德无咎者,方有名。 如前所缺,皆系旧该中式,因新有薄行而去之者也。 ”】

张畏岩问: “为什么名册里很多处都缺少名字? ”

那人说: “科第在阴间三年一次考较,提前三年就考核好了预选名单,须要积德无过失的人才能入选。 像前面看到的那些空缺,都是本该选中,但因为三年当中新犯了过失而被除去。 ”

【后指一行云: “汝三年来,持身颇慎,或当补此,幸自爱。 ”】

然后他指着一行说: “你这三年以来,行为谨慎,或许要补这个缺,望你自珍自爱。 ”

【是科果中一百五名。 】

这一科,张畏岩果然考中了第一百零五名。

这则公案讲得和了凡的事差不多,都是了解了“命自我立”之后, 改过自新,力行善事而改变了命运。

立命的学说不论何时何处都是适用的,今天的 人能实行,也一定能转变命运

【由此观之,举头三尺,决有神明,趋吉避凶,断然由我。 】

这样看来,“举头三尺有神明”,趋吉避凶的主动权,决定是在自己手上。

【须使我存心制行,毫不得罪于天地鬼神,而虚心屈己,使天地鬼神,时时怜我,方有受福之基。 】

这一句讲怎么做才具有纳受福德的根基

必须使我的存心、行为丝毫不得罪天地鬼神,处处存好心,约束自己的不良行,这样就不会受到惩罚。

而且,内心谦虚,别人为重,自己为轻使得天地鬼神时时哀怜我,这就有受福德的根基。

【彼气盈者,必非远器,纵发亦无受用。 稍有识见之士,必不忍自狭其量,而自拒其福也。 】

以人生经验和因果律来看,那些满怀傲气的人,决定不是远大的器量,纵然一时发达,也没有很大的受用

稍有见识的人,必定不愿缩小心量,自拒福德。

【况谦则受教有地,而取善无穷,尤修业者所必不可少者也。 】

何况人要是谦虚,就可以得到别人的指导、栽培。

而且,谦虚的人随时随地肯学习他人的长处,完善自己的品德,所以是取善无穷

这尤其是修行者必不可少的一项品德。

一个人心高气傲,谁能教导他呢?

不愿意看低自己,怎么会向别人请教学习呢?

器量 如此狭小,又能有多大的发展前途呢?

所以,傲慢是修行的大障碍,不努力对治,就无法成就

【古语云: “有志于功名者,必得功名; 有志于富贵者,必得富贵。 ”人之有志,如树之有根,立定此志,须念念谦虚,尘尘方便,自然感动天地,而造福由我。 】

古人说: “有志于功名的人,必定得功名; 有志于富贵的人,必定得富贵。 ”所谓“有志者,事竟成”,只要志向坚定,锲而不舍,任何事情都能做成功的。

志就是愿,这是发起修行的关键 有志就能起行,有行就能满愿。 所以, 人有志就如大树有根

立定志向之后,必须念念谦虚,尘尘方便,如此自然能感动天地,而造福完全由我来做。

天地是无限宽广的,没有人能阻碍自己,只要胸怀大志,处处可以行善积德,利益众生,这是造福由我的意思

【今之求登科第者,初未尝有真志,不过一时意兴耳; 兴到则求,兴阑则止。 】

了凡说: 今天求登科第的人,最初也没有真正立志,不过是一时的兴致罢了,兴致来了,有一点追求的心; 兴致一退,就停下来不做。

这是立志不真的表现,人没有志就没有根,就像随风飘荡的树叶一样,没有中心思想,行为不能一贯坚持。 所以,确立大志,才能在任何境缘中心不动摇,历经坎坷也不变初心。

我们问自己: 是真心立志利益众生,断恶行善,弘扬佛法,还是只有一时的冲动,兴致来了,学两天佛、讲两天法,利益一点众生; 兴致没有时,全都抛在一边。 假如是后者,就是没有根,像这样是无法成就的。

【孟子曰: “王之好乐甚,齐其庶几乎? ”】

孟子对齐宣王说: “大王,你喜爱音乐,如果把这份爱好扩大,齐国大概就能富强了。 ”

意思是,齐宣王,你的喜欢音乐,只是追求个人的快乐而已。 如果能把为个人求安乐推广到与民同乐,为人民求安乐,齐国一定会富强的。

【予于科名亦然。 】

我认为科名也是如此。 只为个人求科名,胸无大志,也不会成功。 如果是为了天下苍生而求功名,定然有成

或者解释: 如果把求科名的心,换在追求利他上,念念存善心,积功累德,一切福报都可以求到。

  (妙心圆觉立题,仅供学习参考) ​

作者: 水星

发表回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