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子行三十七颂讲记
齐美仁真堪布 宣讲
三宝弟子布楚 恭译
语狮子之智慧心中现,修学普贤清净胜悲愿,
秉承诸佛菩萨圣事业,文殊上师尊前敬祈祷。
请在座各位,想到为使等齐虚空的一切众生,皆能证得无上利乐之圆满正等觉佛陀果位而听闻佛法。
今天所要讲解的是由佛子欧曲•妥美(无著)所著的《佛子行三十七颂》。《佛子行》在藏地十分盛行,很多人都知道这部论著,也有人把这部论著作为课诵,经常念诵,这是值得随喜的。但人的习性却是,对于容易接触和听闻到的东西不懂珍惜,却对稀少之物甚为珍视,这也不难理解,物以稀为贵。但是,正因如此,人们很容易有这样的过失,与真正的宝藏失之交臂。修习佛法也是这样,如果认真思维就会发现,《佛子行》实乃深密和重要的教法,却因为我们平常经常读诵,且能较容易地接触到,而对其有所忽略,没有思维个中的真正内涵,也未能引起足够的重视。
就雪域藏地而言,浩瀚的藏文大藏经《丹珠尔》、《甘珠尔》,多达三百多函,要想博通经教,实修大藏经的全部内容,对于一名修行者来说是不容易做到的。但是《佛子行》却摄集了所有教法的要义和精髓,故而,此教法无疑是实修的便捷之途。不要说我们这样的普通修行者,即使是有证悟的大成就者或有名望的大学者亦有此共识。
这部论著的作者佛子欧曲•妥美(欧曲是大师所居之处的地名),是一位终生实修菩萨行的大成就者。他的传记中有这样的记述:他在欧曲山洞修行时,山洞旁的羊与狼一起玩耍,鹞鹰与小鸟一起嬉戏(一般说狼是羊的天敌,鹞鹰是专门捕食小鸟的猛禽),自然和生命安详和乐。实修菩提心的欧曲•妥美大师,不仅自己的心相续中升起了菩提心妙宝,也由于他修证菩提心的殊胜加持力,使他周边的旁生道众生的心相续上也升起了菩提心,改变了心性。我曾去朝拜过欧曲•妥美大师修行的圣地,它在妥美县扎什伦布寺附近,是一片美丽悦意的广阔草原,在这里我看见很多动物在自由自在地生活,友善相处,自在嬉戏,我仿佛回到了欧曲•妥美大师住世时的情境,心里真是充满了喜悦和感动。有关妥美大师的详细传记,我尚未拜读过,前两年有位朋友说,妥美大师的广传即将面世。那位博学的朋友感叹说:“雪域圣地大德的传记我拜读了许多,但是没有读过像《欧曲•妥美大师传》那样精妙的大德传记。”在拉萨,现在正大整理妥美大师的广传,即将出版发行,此传记是大师对《佛子行》实修的经验之谈,传记的全部内容都和《佛子行》的偈颂紧密结合,如果有幸得到这本书,诸位都应好好拜读一下。
无论以此论著的作者,这位具德上师本身来观察,还是以他所著的教言来思维,《佛子行》都是殊胜高深的法门。就我本人而言,即使是一般的佛法讲解,我都自认无法胜任,更何况是《佛子行》这样高深的教言。这不是我口头谦虚,实属真实想法。讲经说法,具有上师之德相,我不仅平时没有想过,就连睡梦中也未曾梦到过。但也许是个人的缘分,也许是学修的机会,自己领受了一些教法传承,作为出家人,为不辜负同修们的敦促,免之而为。所以说,这次给同修们讲《佛子行》,不是给大家作开示,指导诸位怎样做,而是希望和大家一起共同修学。虽然我与在座的出家人,落了发,换上了僧装,表面示现了出家相,但这并不意味着自己就是一个真正的出家人,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佛教徒,我们每个人都必须认真思考,怎样如理如法地听闻、思维及实修,不妨大家一起来探讨。如能按佛法要求的去做,对改变心性是大有裨益的。反之,不管是德高望重的修行人,还是地位显赫的高官,抑或普普通通的凡夫,如果不会自我调整,仅仅依靠他力则难以改变心性。
几年前图巴活佛从国外返回多智钦寺时,对一位同修讲的一番话,我听后十分感慨。当时,那位同修请图巴活佛传授修行窍诀,图巴活佛说:“我讲得再多对你也没什么大益处,最好是自己去认识心性,否则即使我讲了教导,你如果很快忘掉,不用心思维实修的话也起不了作用。与其如此还不如自我调服。”这既是大善知识的教言,更是实修者的经验之谈。对于我们很多人来说,虽直接或间接地拜读及听闻了持莲大师为主的很多大德的教言,也在众多上师座前领受了灌顶和窍诀,但我们并未牢记于心,也没有与实修相结合,比如今天我们虽然宣讲了一些《佛子行》的教义,但很多人听过后很快就会忘诸脑后,到中午讲经结束出门时,若能忆念到今天所讲的部分内容,也都算不错的了。所以说,只有遵照佛法的教导,自我调服心性,这才是极为重要的修行。
应该怎样来调服心性呢?比如一个小孩由父母送到寺院出家,就以为自己已成为一名僧人。我们小时出家也是这样认为。在寺院虽然能读诵经文、参加法会、绕塔、礼拜、供奉等,但依靠这些善行是否就能斩断烦恼,调服心性呢?仔细自我观察,也许效果未能如已所愿,这一点不需我说,大家都心知肚明。那么,又该怎么做呢?殊胜的《佛子行》告诉了我们修法的甚深窍诀。
牧区有句谚语:“将冰冷的手放在热暖的心窝上,感受自知”。所以,如能经常拜读和念诵《佛子行》,并按《佛子行》的甚深教言去认真思维,调整修正自心,你就会发现当你遇到烦恼的对境时,当你处于迷茫之中时,其教言就会指导你如何对治,并像黑暗里的一盏明灯,指引着你前行。
当今很多人都认为,只要通达教理,就能改变自己的心相续。事实上,并没有那么简单。如果没有调服自心,哪怕精通再多教理,也没有多大益处。所以,只有把自己所学的教理实际运用在修心上,才具有意义。就我而言,我只是学习了数年,懂得一些教理而已,但是光靠这些,心相续没有改变的话,要想成就也还是很难的。因此,在座的诸位即便没有系统地听闻教理,但只要如理如法地实修,也是可以调服自心的,千万不要以为只在寺院中学会了捏塑各种供品,使用法器以及跳金刚舞等法事仪轨,就能做出成就佛法的大事。
此外,我们还要经常思惟所读经文的内容,对照自己的不足,一点一点地调整心态。如果不能用上述方法实修,即使学佛几十年,心相续也不会有改变。就如同幼年养成的习气一样,嗔恨心强的人,几十年后仍然会嗔恨他人;贪婪心重的人,年纪虽在增长却仍然会贪得无厌。虽然从外相上有些改变,也在做一些善事,但对祛除不良习气,依然是很困难的。因此,希望在座的同修们,在听闻《佛子行》这样的甚深教言后,认真思考教义,改造心性,争取在修行之路上稳步前行。
不管是上师、一般的僧人,还是自称佛教徒的人,有些人已三、四十岁了,也有些人已五、六十岁了,可是问问自己在修行方面究竟有什么成绩?有些人可能念诵了很多经咒,有些人做了很多的大礼拜或绕了很多次佛塔,印了很多经文,建造了很多三密之所依,这些都是比较容易做到的,而今这样的善行已成为一种风气,被公认为善业。这样行善积德的方式固然很好,但是,我们仔细想一下,一年365天中,是否有那么一天,面对苦难的众生我们发自内心地生起了慈悲心?有那么一次,对上师三宝生起了真正的信心?我认为很少有人能够做到。如果我们不对自己有所要求,并且懒惰懈怠,不安排好实修计划,那就更不可能做到了。不要说是一年中的一天,就是一年中有一小时的时间,对众生生起了真正的慈悲心、对上师三宝和空性的见解生起了真正的信心,也是弥足珍贵的。扪心自问,我们是否做到了?如果没有做到这一点,只能说明我们虽然在形式上修习了佛法,但在所修的方法上还是有很大欠缺的。
修行最重要的是什么?哪怕普通的在家信众都会回答,修行最重要的是修心。的确如此。假如在一年中,我们连一个小时实修心性都做不到,就说明遗失了修行的要义,也就意味着修行进入了误区。我经常想:我们每个修行人都有各自的课诵任务,每天都要花一个小时甚至更多的时间去完成,并认为这是不能间断的,这虽然很好,但能否像重视课诵一样,也规定自己每天不间断地花一定的时间打坐观修呢?
不妨观察一下,若是二十多年中每天抽出时间观修慈悲心和寿命无常,与二十多年中每天完成一、两个小时的课诵相比,看谁的心相续得到改善,谁的心相续上生起了出离心和慈悲心,看谁修的好,成为一位真正合格的修行者?答案是毋庸置疑的,一定是经常观修寿命无常,生起出离心和慈悲心的修炼心性者。
有人请我帮他出主意,他说:我比较富有,可以修建一千座佛塔,那么,我是拿出全部的时间和精力去修建佛塔呢?还是在一年中修菩提心更好呢?面对这样的问题我坚定地回答:修炼心性是最重要的。如果没有改变心性,即使是在大地上建满了佛塔,也不见得能解决生死轮回的根本问题。
诸位请相信,只要能认真听闻和实修《佛子行》的教导,就可以说是受用不尽。这个法门在藏地流布很广,不管是出家人还是在家人,不管是讲经者还是听闻者,只要宣讲者认认真真地宣讲,听闻者认认真真地听闻,并努力实修法义,每个修行者的心相续都一定会得到很大的利益和安乐。
现在开始宣讲《佛子行三十七颂》。
甲一、首义分二:
一、礼赞 二、著论之誓言
乙一、礼赞分二:
一、总的礼赞 二、分别礼赞
丙一、首先是总的礼赞
【那莫洛格夏(日阿)雅】
丙二、分别礼赞:
【顶礼与观世音菩萨无二无别的上师】
【虽然谛观诸法无来去,然唯精勤利乐众生者,
殊胜上师怙主观音前,三门恭敬恒常敬顶礼。】
“那莫洛格夏(日阿)雅”,意为向世间自在圣者观世音敬顶礼。本文作者欧曲•妥美大师是观世音菩萨的化身,他主修的最胜本尊是观世音菩萨,他在幼年时就具有慈悲心,且终生专修慈悲心,是一位修慈悲心达到究竟而获得成就的上师。
首先,第一首偈颂是向本尊观世音菩萨无二无别的上师恭敬顶礼,赞颂根本上师与最胜本尊大悲体性圣者观世音菩萨的功德。“虽然谛观诸法无来去”,这句偈颂教导我们,如果以慧眼详细观察和抉择,就能了知万有诸法没有来、去、生、灭,皆是空性。空性是甚深的法门,本师释迦牟尼佛所宣讲的八万四千法门,以及《大藏经》佛语部一百多函之内容归纳起来,主要讲的就是人无我和法无我的空性与慈悲的教理,了解和体悟空性是很重要的。当今世界除佛教外,尽管有天主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等诸多宗教,亦有各种各样的文化传承体系,但在诸多宗教与文化传承中,与其他宗派不同、最有特色、最为殊胜和究竟的教理和见地,就是本师释迦牟尼佛所宣讲的空性法门。
空性正见的教理宣讲的是:以我们凡夫的眼光来观待,以为外境之柱子、瓶子、山川、岩石等所有色法皆是永恒实有;而以佛教之真理来抉择,就能体悟到一切万法都不是永恒实有的。比如就一座殿堂来讲,如果对其认真分析,那么柱子不能称为殿堂,横梁也不能代表殿堂,墙壁及其他建筑部分各自也不能称为殿堂。除此之外,也没用其他的殿堂存在。经过教理的认真抉择,就能了知,殿堂只是假名安立而已,不是永恒实有的。同样,就我们的身体而言,我与我的身体也是假名安立,这个身体也仅仅是由假名的眼、耳、鼻、舌、手、足、血、肉、骨头等组合而成。对此,如果一一思维抉择,就能了知根本没有永恒实有的我与我的身体。但由于凡夫贪着实有的习气力量太大,故难以接受和体悟空性的教理。比如我们在睡梦中的情景并不是实有的,但是却执着地将梦境执为实有,甚至从梦中似醒非醒时,仍然被梦中的情境所左右,好梦即高兴欢欣,噩梦即伤心难过,可见,人贪执于虚妄的习气有多么重,因为这种贪恋执实,就很难认识到事物的真相。
实际上,如果我们认真去思维和修学的话,空性正见也并不是非常难学且无法理解的。在这里,妥美大师开示说,诸法的本体皆是空性,没有来和去。他的根本上师就是体悟了诸法皆是空性这个甚深真理的。
“然唯精勤利乐众生者”这句偈颂提示我们,证悟了诸法空性之正见的根本上师与众生怙guigdongaoini主观世音菩萨等圣贤们,是看见有无数众生错误地执著于诸法实有,迷而不悟,十分痛苦,而自然生起了无限的悲愍。如果片面错误地认为诸法无有来去,也没有人去做利益众生和利益自己的事,一切皆为空无所有的话,这不是空性正见的真理。
我们观修慈悲心的方法有两种:第一种方法是观想一切众生皆做过我的母亲,他们做我母亲时,对我都有养育之恩,初修者在尚未修学空性正见的教理时应如是观修;第二种方法是经过修学,对空性正见的教理有了一定的理解后,即应着重观修空性正见。这样努力起修,看见众生愚昧无知,造积很多罪业,蒙受无限痛苦时,就会自然生起慈悲心,就能任运成办利生事业。与广学各派的教理相比,理解一些空性的教理,对于我们来说有着直接和便捷的利益。
往昔,大成就者一世敦珠法王驻锡色达喇荣沟时,主要专修和弘扬法王自己的伏藏法门《净化所现》。一世敦珠法王终生修持空性正见,他摄受了很多出家和在家的弟子,使很多具缘弟子证悟了空性,其中有十三位虹化的成就者。由于法王经常宣讲空性,以至于周围的一些普通人称他为“空性口”。我们应像敦珠法王及其弟子们那样,努力如此观修。
在这首偈颂中,妥美大师赞颂自己的上师时,没有赞颂上师如何有名气,名气在他看来并不是很重要,当然更没有赞颂上师的弘法利生事业有多大,而是赞颂上师如何以慈悲心和空性见来做利生的事业,赞颂其与圣者观世音菩萨无二无别的功德。毫无疑问,这样赞颂上师是最殊胜的赞颂,这意味着妥美大师真正认识了上师的伟大。我们应如妥美大师那样,学习上师的殊胜功德,争取使自己的心相续上也生起慈悲心和空性正见。这就是我们修学的要点。
乙二、著论之誓愿
【众生利乐之源诸佛陀,皆是实修正法而成就,
重在了知修行方法故,于此宣说殊胜佛子行。】
“众生利乐之源诸佛陀,皆是实修正法而成就”,是说世界上最为殊胜难得、真正利乐众生的源泉就是伟大的佛陀之果位,十方三世诸佛菩萨,都是经过实修正法而成就的,这也是修行人追求的终极目标。
从显宗来讲,要经过三大阿僧祇劫的修行才能成就。如果长时间的修行,其目的就是希望获得佛陀的果位。从金刚密咒果乘来讲,有即生成就佛果的殊胜方法。修习金刚乘之生圆次第的目的,也同样是希求佛陀之果位。
但如果不努力修行,也不知道修行的方法,光是想获得佛陀果位,那就只能是想象而已。比如我们修建一座房屋,如果不知道建筑的方法而付诸行动,也未能有步骤地准备建材、组织工匠,着手施工等等,光是凭空想象显然是得不到房屋的。
又如想学会绘制佛像唐卡,只有学会绘制方法,然后一笔一笔地绘制,才能如愿以偿,否则躺在那里空想,是得不到想要的唐卡的。
同样,我们修行人要想证得佛陀的果位,就必须要懂得修行的方法并付诸行动。
“重在了知修行方法故,于此宣说殊胜佛子行。” 作者进一步宣讲这两句颂词的内容:求证佛陀殊胜果位的实修方法,就在《佛子行》的三十七颂里。这一首偈颂也是妥美大师在发心撰写这部论著时向上师与本尊祈祷并发的誓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