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有三世主,自死无教者,彼犹安然睡,有谁暴于彼。
难词释义
“三世”就是三世间,世间包含有无常坏灭之义,能失坏众生的安乐。这三种世间,具体是指欲界、色界、无色界这三界。
“主”是主宰——控制者。
“三世主”即是一切世间之主。
死主有深浅两层意义:粗浅的意义,是说死主是众生的主宰者、控制者;深层的意义,是指惑业力,因为众生的五取蕴在刹那刹那生而灭去,因而毫无自在,本性是苦,这都完全是由其因——惑业之力所导致的。
“自死无教者”:“自死”,是说死主它自己;“无教者”,是说没有别的主宰者,也就是死主它自己是不受任何世间力量的控制的,不需服从任何人。
“彼犹安然睡”:是指众生在如此恐怖的死主控制之下,仍然能若无其事地入睡。
“有谁暴于彼”:“暴”是极度愚蠢的意思,此句是说,这样的众生是最愚不可及的了。
颂文直解
死主是三界主宰者,掌控着一切世间众生的生命。它没有自己的主宰者,不须听命于他人,同时也从不差遣他人,在执行死刑的时候,都是自己决定,并亲自前去执行。在死主的威慑下,如果有人还能安然入睡,不精进学修能了脱生死的佛法,那么世上再没有比他更加愚蠢的人了。
惑业是究竟的死主
导师佛陀和已经获得解脱的圣者们,他们早已摆脱了死主的控制,而死主能控制的,只是在轮回中流转的凡夫。凡夫所造的业力还没有成熟(也就是十二缘起中的“有支”还没有成熟)的时候,死主也无权决定他是死是活。死主不可抵挡的威力,就来自于凡夫的烦恼与业力,凡夫因为执著万法是真实存在的,没有在心中生起圣道,因此就被惑业困在了三界之内。凡夫的五取蕴,就像炸药包一样,随时都有可能引爆,那怎么还能安然而睡呢!
这个宏观的有情世间和器世间都是由有漏的蕴聚构成的,五蕴中的色蕴是由众多色法的微尘积聚而成的,受、想、行、识这四种蕴,则是由众多刹那变异的心、心所相续串连而形成的。也就是说,作为基础的微尘与刹那的心、心所,构建成了整个世间。因为这个基础是在不停地刹那变异的,这导致整个宏观世间也必然在刹那变异、生生灭灭。而众生执五蕴常有,并真实地存在,因此他们的实有执著一再地落空,因此,这个无常的世间,对于众生来说到处都充满了苦,其本性就完全是苦的味道。
因此,死主并不能理解为某一个外在的神,它就是死本身,而死又是由众生自己的惑业导致的,因此众生的惑业才是隐形的、真正究竟的死主。
众生的实执,是众苦产生的深层基石,如果实执或者惑业未断,则众生永远不能像圣者佛菩萨和阿罗汉那样安然自在。要断除惑业,就要断除对轮回世间的颠倒实执,要断除实执,就要修习诸法无自性的般若法义。这也就是本论前八品和后八品要帮助我们达到的目的。
凡夫都害怕死亡,但是像提婆菩萨在偈颂里呵斥的愚痴众生却又比比皆是。其中的原因,就是这类众生没考虑过自己会死,因此没有紧迫感,不知道已经危机四伏。其实死主的剑已经在自己头上举起来了,随时都会落下,众生只有像如救头燃般去精进修行解脱的圣道,才是对抗死主到来的最好办法。
死主的两大威力
提婆菩萨在偈颂中提到了死主的两大威力:“三世主”和“无教者”,这说明了死主是根本没有办法逃脱的。
第一个威力是“三世主”,这是说死主掌控着三界,是三界里一切众生的老大——控制者。下至地狱众生,上至非想非非想天的天人,都被死主牢牢地控制着。
从人类历史上看,历代开国皇帝,指挥千军万马,掌握众多人的生杀大权,但是在寿限到来的时候,都躺倒在了床上,气若游丝,连说话的力气都没有了,最后都无一例外,被死主处以极刑了。大家思考一下,论能力、威势、财富、贡献等等方面,你能不能比得过他们,他们无一例外都已经死去,那你是否能有不死的可能?
死主的意思,按通俗的话来说,就是这个世间的老大。大家想一想,你觉得这个世间的老大是什么呢?
外道们会说老大是大自在天或者上帝等神灵,但这是不可能的,具体在本论第十品中有详细的分析。那么会不会是导师佛陀呢?当然也不是,佛陀是引导众生获得解脱的导师,并不是控制三界众生的老大。
这个世间真正究竟的老大,是每个众生自己造的生死业,业力是一切有情轮转的原因,那么,这个死,是业力之中表现得最为明显和强烈的,所以,死就是最有威力的老大。
但是,一般人不认为业力和死是老大,反而认为这老大是每个人自己。比如说,有人和自己意见不合了,就生起嗔心;有人附和、奉承自己了,就飘飘然;对于教法,不认真去思维,反而根据自己的经验、判断,随意地下一些很胆大的结论;在和善知识见解不一致的时候,不去认真思维善知识的见解,只是坚持自己的那一套。这些做法,正是说明了一切都要由自己说了算,自己才是老大。
提婆菩萨说死主才是真正究竟老大,所以大家要把心里由自己占着的老大的位置让出来,要请死主坐进去。要清楚自己在烦恼没有断尽之前,死主随时都会出现在面前,要了自己的性命,因此要对死主有敬畏之心,要经常偷偷关注着死主。趁死主还没有动手,抓紧利用暇满人身宝,说有功德的话,做有功德的事。别人和自己意见不合,就让着他一些,有人附和、奉承了,也不生欢喜等,因为在死主面前,那些事情都是非常渺小。
大家平时要多做这样的串习,在修其他法的时候,时不时地看一眼死主,可以促进自己保持修法的正念,在平时如果也一直盯着死主,提防着死主,则能帮助自己收摄身心,减少懈怠和放逸等。
死主的第二个威力是“无教者”。如果死主有其上司,那么通过巴结其上司,也有可能获得赦免,但是死主没有上司,这个后门也完全被堵上了。另外,如果死主是派手下来执行,那么还有可能通过贿赂他的手下,来请他们放自己一马。但是每个人的死,都是由死主亲自来执行,所以完全不可能有这样的机会。知道了死主是“无教者”,就是要断除可以逃避死主到来的侥幸心理。
死主的三大威胁
具有这两大威力的死主,他对众生来说会带来什么呢?死主带给人们的,有三个方面的威胁:第一、对今世割舍不下的忧苦;第二、对失去自我的恐惧;第三、死后将堕入三恶道受苦。
第一、人在弥留之际,会对执著的事物。比如财产、亲属、朋友以及自己的身体等,产生极深的眷恋,心中舍不得,所以会生起极深的忧伤。
如果没作深入观察,只是泛泛地谈论死主,不会有真实感,就像隔靴搔痒一样。大家现在来真切体会一下,假设你现在已经处在弥留之际,就要告别这个世界了,你现在心里会想到什么?
做父母的人,会想到子女,因为子女是他们活着的第一个理由。不管子女是否已经成家立业,父母都有放舍不下的许多理由。孩子的事情,就是天大的事情。所以如果就要死去,子女就是他们最大的牵挂。没有子女的人,则会想到父母、亲友。临死的人,还会想到存款、房子等等有用的东西。
不但如此,当真的意识到自己到了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甚至是那些平时让自己厌离的东西,都有可能会割舍不下,因为你对这些熟悉的环境,已经产生了我所的执著。这些执著,会扰乱将死之人的心,让他陷入深深的痛苦之中。
第二、对自我将要消失的恐惧。凡夫要么将五蕴当作我,要么将五蕴当作我的所依。而死亡意味着要失去身体这个色蕴,因此觉得“我”将没有着落,产生“我”要消失的断见,这对于有强烈自我执著的人来说,是一件极其恐怖的事情。
第三、后世堕入三恶道中,长时间受难忍痛苦。这个结果,很多人虽然事先不知道,但是对他们来说,却是一个必然的归宿。
这三种威胁,决定了死亡应该是众生最害怕的事。众生平时不敢谈及死亡,不愿谈及死亡,认为死者带有很多晦气,给自己带来不吉祥,并因死亡产生了很多的禁忌,这都是因为众生害怕死亡而引起的自然反应。
世上最愚不可及的人
圣天菩萨说:“彼犹安然睡,有谁暴于彼。”如果对前两句有了足够的正确认识,那么每个人都会得出这样的结论,认识到自己在凶险的死主威慑下,仍然还能安然入睡的极度愚蠢。安然睡,除了一般意义上的安然入睡之外,从深一层次来说,还有在心相续中具有随眠的意思。随眠就是烦恼,按照十二缘起支的规律,烦恼是制造业力和成熟业力的罪魁祸首,如果烦恼没有消除,那么业力这个真正的死主就会一直跟随着自己,因此放任心相续中的随眠烦恼而不去对治,是最愚蠢的人。
圣天菩萨这样严厉到极点的呵斥,并不是对众生不慈悲,而恰恰是对众生慈悲到了极点才说的话。就像孩子做错了事,别人会说“算了算了,不要去管他”,但是孩子的母亲会严厉地批评,这是因为母亲对孩子有悲悯心,她是在为孩子的健康成长、在为孩子的未来着想。
在开始散乱的时候,在睡懒觉的时候,耳朵里就应响起圣天菩萨的这句话,知道圣天菩萨在用母亲那样慈悲又威严的声音,在呵斥自己是最愚蠢、最糟糕、最荒唐的人,在做最不合理的事,应该马上停止下来。
凡夫呢,不是不知道要死,但都避讳谈起死,就装作死这件事不存在一样。这导致凡夫在世的时候,没有能认识到死主真正可怕的面目,因此每天好吃好用好睡,将大量的时间用在今世的享受上,浪费了暇满人身宝,成为了最为愚蠢的人。因此学佛的人,就要多谈死,要天天谈死,和道友在一起的时候,不说没用的话,多谈谈关于死的话题;在家里也一样,即使家人不学佛,也找机会和他们谈谈,因为轮回中的人谁都要死,他们要死的时候,也只有佛法才会对他们有帮助。尤其对老年人,更要和他们谈论死,因为他们剩下的时间更加少了。只有多谈,大家才能逐渐正确地认识到死主的威力和威胁,认识到自己危险的处境,才能为死做准备。
两个不合理怀疑
也许有的人听了会说,我对死没有那么怕,我对亲友、财产本来也没多少执著。要知道,现在对死主的认识,不一定会很明显、深刻,真正死到临头时产生出的痛苦,远远比现在设想的深重。因此不能掉以轻心。
还有人说,自杀的人似乎没有死的痛苦。要知道,自杀的人,虽然是自己选择了死亡,但他们是因为对五欲的贪求完全得不到满足,从而灰心丧气。他们是在极度失落的忧苦之中死去的,因此死的三种恐惧,其实一个也没有逃掉。
月称菩萨在本论的广释中,对前八品的偈颂,用真实发生过的公案来作譬喻,说明偈颂中的深意。这次讲解,会引用很多这些譬喻,下面就是月称菩萨对这个偈颂所用的两个譬喻。
如履薄冰的大臣
一位大臣得罪了国王身边的一位近侍,那位近侍于是在国王面前进了谗言,使国王有了杀大臣的心。这位大臣觉察到了后,于是一直小心翼翼,如履薄冰,不让国王抓到一丝把柄。众生就像这位大臣,而死主就是国王,我们也必须像那位大臣一样,一直保持清醒,一边要提防死主突然降临,一边要尽快积累功德,闻思修行,为最终不畏惧死主做充分的准备。
误投凶宅的迷路人
还有一个例子是:一人在荒郊野外迷了路,好不容易发现一间小屋,他以为进到屋里就安全了,却不料那是个凶宅,结果他在那里遇害了。三界就像那间恐怖的小屋,是个凶险之地,死主随时会找上门。因此大家不能像那位迷路人一样,已经进入恐怖之地,还以为很安全,而要好好学习佛法,为迎接死主的到来而准备。
念死无常的殊胜与必要
《中观四百论》是修行的宝典,修行需要通过随念正见,来护持心相续,因此要数数地随念法义,数数地结合实际环境串习法义。这是学好《中观四百论》的关键。其中随念和串习第一品破除常执的方便非常重要,因为这是修行的起点,是学好后后修法的根本基础。而在第一品中,这第一颂又最为关键,是修学无常法门的核心,大家要深入领会,数数串习。
甲操杰大师在《四百论释——善说心要论》中也说:“对于修行圣道发起精进的根本障碍,就是这个对于死认为不死的颠倒之心,因此应当数数思维而念死无常后,修行圣道发起精进,因为串习念死无常,则容易深入而通达有漏皆苦等后后的法义。”这是有实修实证的前辈高僧大德从智慧中流露出来的教言。
佛在《涅槃经》中说:“一切足迹当中,大象的足迹最殊胜。一切想当中,无常想最殊胜。”按照博多瓦尊者的开示,念死无常的殊胜性,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了解:
(一)最初体现在易于对三宝生起信心
许多人没想到学佛修行,主要原因就是没有无常观,认为有大把的时间可以花,有许多世间目标要追求。这种对世间的耽著,是阻挡众生走入佛门修行的最大障碍。
虽然人都知道寿命是有尽头的,不过区区几十年,但总以为对自己来说,死亡还很遥远。生了病,想到的是去找医生把病治好;遇到一些违缘,想到的是去请僧众念经加持,可就是没有想到如果业力太大,或者病太重的话,是完全有可能死去的。
人们对今世常执的最直接表现,就是一直认为今天不会死,每天早上睁开眼睛,没人会想到今天很有可能就要死了。20多岁的人,没有想到今天会死;30多岁的人,也没有想到今天会死;40、50、60多岁的人,也没有想过今天会死。但实际上呢,20多岁的,每天都有人在死;30多岁的,每天也有人在死,许许多多认为今天不会死的人,都在某个今天中死去了。即使寿命很长,活到了老年,最后躺在了医院的病床上了,知道已经来日不多,但他还是认为今天不会死,还寄希望于医生继续进行治疗、抢救。
这都是与死无常的事实完全相反的常有执著在搞鬼。但是一辈子的“今天”是有限的,即使福报具足,能活上八十年,也只有29200个今天,这个数字一点不大,是很有限的,而且过1天,就少1天;过1个月,就少了30天;过1年,就减少了365天。就算你能过这么多天,现在还剩下多少天,每个人可以自己来算一算。
如果一个人每天都执著“今天不会死”,实际上他就是执著“这辈子不会死”,因为这辈子他没有为死准备过一天。这样的人呢,会生出很多的贪心和执著,会有很多今世的计划,比如计划在两年内买一辆车、在五年内买一套房子等等。如果贪心受到妨碍,他就会生起嗔心。假如他不会死,假如他追求的这些世俗享受没有苦性,那他这样做也无可厚非,但事实是,人是要死的,死主出现在面前的时候,不但车子、房子都要全部放下,而且还会面临死主的三大威胁。正常的人,只要和死主的威力和威胁一比较,就会知道今世的一切财富、享乐,乃至于一切的恩恩怨怨都不值一提。人要死的时候,着急想从死主手里把命抢回来,其他的车子、房子、名声、地位等事情,已经没时间去执著,没精力去攀缘。你想想,连命都要丢掉了的时候,再说什么名声不名声,还有什么意义呢?
如果在平时,就能想到自己在受死主的控制,想到死的过程中的那种痛苦以及茫然无助的心态,想到不管早晚,这一天注定要到来,想到这一切很有可能就在今天发生,那么一切的红尘俗事都会变得微不足道,今世的享乐再也不会吸引他。于是他就要去追求能够逃避死主的方法,这样就容易对能够圆满救度众生的佛法僧三宝生起信心,尤其对能提供无上救护的法宝,产生出极大信心。
大家学习四个共同外加行的时候,最后都要落到闻思修行上去。比如学暇满人身,知道了只有学修佛法,才能摄取暇满人身的实义;学寿命无常,不是仅仅知道受死主主宰,还要知道只有佛法才能挽救自己摆脱死主的控制;学轮回过患,也是要知道只有学修佛法,才能解脱众苦;学业果不虚,就要按照佛法中教导的因果规律来断恶修善。
(二)其次体现在能促进精进修行善法
在一个公司里,老板是老大;在一个单位里,领导是老大;在一个城市里,市长是老大;在一个国家里,总统是老大。这些老大,都是世间众生仰慕的人,在他们自己的领域内,拥有着无比的威势。但是,在死主面前,他们的威势却全部都失去了,和身无分文的人没有丝毫的区别。再扩大范围来观察,在整个地球上,在这个小千世界,在这个大千世界,乃至在过去、现在、未来的十方世界中,一切一切的六道众生,不管是出家人、国王、转轮圣王、帝释天,无论何种高贵的身份,最终都逃不掉死主的铁爪,都被死主一个个剥夺去了他们曾经拥有的一切。对这些事实,大家应静下心来,以反观自心的方式,多去思维。
如果正确认识到了死主的威力和威胁,这个人心里就像压了一块石头一样,会食不甘味、夜不成寐。他会时不时地想到,死主正在某个角落,一直用它冰冷无情的眼神注视着自己,手里举着那把断命根的剑,它什么时候下手,自己完全不得而知。醒来的时候,也好像死主就在旁边盯着自己,就像怕鬼的人害怕鬼在身边一样。
想到这些,今世短短几年、几十年里的工作计划、家庭目标、人生理想,都显得那么地微不足道。生活中的是是非非,在这强大的死主面前,根本就不值一提。这样对色声香味触五欲的贪求之心,就像被放进了冰块的热水一样,迅速地冷却下来了。这个人的心里只有一件事情,就是一刹那都不能被死主控制,要想办法逃离死主。能保持这样的正念的人,睡觉时间自动减少了,杂念也减少了,平时喜欢做的工作或者兴趣爱好不愿意做了。即使为了生存不得不去做,也知道这是在和死主配合,是在和轮回过患配合,从而失去兴趣。他只要能解决温饱,维持生命就可以了。如果思维得再深入一些,就会一直想着要去行善,再小的恶业,也不敢去做。会考虑出家,去寂静处闻思修行。
如果对世间的投入仍然和以前一样,那就没有多少进步。凡夫对世间的目标,都是非常执著的,最大的念头,就是如何挣钱、如何享受等等,这些执著确实比较难对治,但是如果学习了无常等教言后,执著还没有减少的话,就说明佛法就没有学好。
对于一个修行人来说,只要没有生起今天会死的正念,那么学佛就不会是他第一要紧的事,他会有很多其他的事情要去首先处理。世间法变成了他的正事,闻思修行等十法行反而被靠了边,变成业余的事情了。这样他这一天的修行就不可能是精进的,他会生出很多懈怠和散乱,他也知道这些懈怠和散乱很不好,但是又很难对治掉。因此他就利用不到暇满人身的巨大价值。
执著今天不会死的人,表面上在闻思修行,在弘法利生,在发愿回向,但是他真正的所求,还是今世的财富、名声、利益等。比如看到一部高级手机了,听到别人受到赞扬了,这些都会牵动他的心,会让他产生出贪嗔烦恼。而更重要的正事,像对治烦恼、续佛慧命、救度众生等等,则被忘到了脑后。
当然如果修其他的殊胜佛法,也可以生起无常的坚固正见。不管什么正法,都是和无常正见相应的。因为在心中生起今天要死的无常正念,看破、放下对今世的耽著,这是一切修行功德的基础,是一切修行的起点。没有这个起点,那么即使表面上出了一辈子家,修了一辈子行,实际上他在真正的菩提修行道路上,一步都还没有迈出过,这是非常可悲可怜的。
但是死主是说来就来,不讲情面的,不会因为你没有做好准备,就会宽延几天。到了这个时候,就见到他慌里慌张,手忙脚乱,开始后悔这辈子白活了,连一天的时间都没有好好利用过,没有好好珍惜过闻思修行的机会,内心深处没有产生过真正的信心,对佛宝、法宝、僧宝甚至没有好好顶礼过,会这样后悔得不得了。
在座的各位道友,你有没有生起了无常正见?有没有特别想闻思修的意乐?有没有今天会死的紧迫感,如果还没有的话,临终的时候,你是不是也会追悔莫及?这样的问题,大家每天都要拿来提醒自己。
(三)最后体现在能有助于生起胜观智慧
修习死无常的作用,就是看破和放下今世,这样能够护持清净戒律,则就容易成就禅定,成就了禅定,就能有助于生起胜观的智慧。
对于无常的修法,大家再怎么重视都不为过。我等大师一切智智的佛在宣说第二转无相法轮和第三转善加辨别抉择如来藏光明的法轮之前,先说了四谛。那么在说四谛的最初,佛首先说的是苦谛;在说苦谛的最初,佛首先说的是无常。所以这个无常是进入圣道的最初关口,也是最关键的关口。大家要深深体会到这是极大的善巧,是极为紧要的地方。
本论的第一颂,是能轻松遣除修行障碍的最好方便。大家把无常修起来后,后后的修行都能顺顺利利地修上去,能真实地成就佛道。而且作为第一品的纲要,这是修学无常法门要获得的最根本的一个认识,非常重要,所以从不同角度,稍微作了广说。
(智圆法师《中观四百论讲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