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二、后得于贪嗔对境断除实执分二:
一、于贪境断除实执 二、于嗔境断除实执
庚一、于贪境断除实执
【若是逢遇悦意对境时,当视犹如夏季之彩虹,
虽显美妙然而无实有,断除贪恋执著佛子行。】
“逢遇悦意对境”对世间人来说,可以引发出很多贪爱之心。比如俊男美女,旖旎风光,舒适住所,以及财物用品等等,有了贪爱就有了烦恼,贪爱越多烦恼越重,以至于最后难以自拔。那么应该怎样去对治贪欲烦恼呢?
《佛子行》教导我们:认真思考这些悦意的对境,犹如夏季的彩虹,顶多显现十几分钟或半个小时就会消失。与彩虹一样长得美丽的男女或好的房屋、财产等,一切令人悦意的东西都不是永恒存在的,都是每时每刻地在衰老坏损。
比如说我们在观修的时候,假设看见长得俊美的男人或女人,自己生起了贪恋心,那么其后观想其已成为满头白发、满脸皱纹、牙齿脱落的衰弱老人。将年轻貌美与年老衰弱两种相貌作对比,反复观想貌美与衰老两种相,提醒自己,我如果贪恋这些悦意的对境将成为修行的障碍,将会积造很多恶业,将使我堕入轮回苦海,贪恋这些不会有长远的利益等等。
再进一步思维,就如六世达赖喇嘛道歌里描述的那样:“去年种的青苗,今年已成秸束;少年忽然衰老,身比南弓还弯。”针对美丽悦意的对境认真观想,那个手持拐杖身如弯弓、流着鼻涕淌着口水的老人,就是现在这个俊美的青年。这样来对照观修,我们还会执著不放吗?
有时在电视里我们会看到,一个老态龙钟的人正在讲述他年轻时的故事,当镜头闪回到他年轻时的模样时,我们不由自主会被眼前的对比震憾,也无论如何不能把眼前这个衰老的人和从前那个英俊的青年联系在一起,这样的反差无疑会给我们内心带来触动。
幸福与痛苦,美丽与丑陋,好与恶只要作对比就能有所醒悟。不这样观修,就很容易堕入偏见。通常从自己的角度出发,面对一个对自己不好的人,就只看到他的缺点,想到他处处在跟我作对,认为他是个坏人;但如果客观公正地面对那个人,就会发现其实对方身上还有很多优点,并给予全面公正的评价。
与此相同,对一个身形美丽的人生起贪欲心时,既要思维其年轻貌美的时候,也要思维其逐渐衰老和极为衰弱的时候,以及思维此人死亡时令人恐怖和悲哀的情景等。如同电影一样一幕幕地放映,对比后你还会执著于这样无常如幻的对境吗?还会无谓地贪恋吗?
世上的人和物一切都不是永恒存在的。比如,我们的寿命,还没有寺庙对面的大白杨那样长久,我们还没有出生时,这些白杨树就已经有了,我们去世后,如果没有人砍伐,这些老白杨树依然会存在。就连我们的财产也不会有这些树木那样长久。就我们在座的诸位而言,有几个人的寿命比这些树木更长呢?
人的寿命和财富都是很短暂的,应认识这些都是毫无意义的从而断除对其贪恋之心。当然要想一下子彻底断除也是比较困难的,但只要如上去认真思维,就会逐渐摆脱贪欲的支配。
所以说如法修行的规则是首先向内调伏心相续,其后再调整身口的行持,如果没有调伏内心,而强行去调整身口的行持,是不正确的。这就是《佛子行》教导修行者的实修方法。
庚二、于嗔境断除实执
【诸苦如同梦中爱子死,误将幻相执实诚疲惫,
是故遭遇各种违缘时,视为幻相即是佛子行。】
“诸苦如同梦中爱子死”,就是说现实生活中有诸种痛苦,生老病死之苦,“与所不爱者逢遇”的怨憎会苦;“与所爱之人之事离别”的爱别离苦;“有所欲求而不得满足”的求不得苦等等。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痛苦,地位高的人有大的痛苦,一般的人虽已解决了温饱,也不需要辛苦做事,但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违缘,比如每天都会感到不如意,不愿见到的人偏偏会遇到,不愿做的事也不得不做等等。
就像我们从事某一个工作或行业,真正热爱并愿意倾其心力去做的人有多少呢?事实上很多人都是为了谋生糊口不得已而为之,这也是苦。众生的苦随处可见。
作为一名修行者,面对诸苦,要比未进入佛门的人,有更好的认识和心理准备,就像懂得医学知识的医生要比不懂医学知识的人更知道如何对治疾病一样。修行佛法的人当然要用《佛子行》教导的窍诀,把外境的显现视同梦幻。
比如,我们在睡梦中梦见生了一个儿子,我们十分喜爱这个儿子,但他却突然死亡,为此悲痛欲绝。梦中醒来,方知一切都不是真的,未曾生子,也未曾丧失爱子,一切皆是梦幻而已。面对不愿意承受的诸多痛苦,如果我们能想到这些都是如梦如幻,心就会对诸法产生梦幻观而获得定解,面对身体的病痛,诸多的不顺,身心也能忍受,不会执著于痛苦之中。
以前果洛地区因车祸死、伤了很多人,我的一位出家道友的兄弟和妹妹及十多名亲属都死于那次车祸。当时我和那位道友都在五明佛学院,他对我说:遇到这样大的灾难我真的无法承受,一时不知所措,但想到这是一场梦境,心情就稍微好一些。他对另一位道友说:虽然这是我有生以来遇到的最大痛苦,但我想这是如梦如幻的,这样去思维,就是减轻心灵痛苦的最好方法。
有这样一个公案,曾经有几个修行人一起过河,行至河中间,不幸船翻落水,其中一个不会游泳,便很是恐惧,心想:我完了,这回是死定了。这样想着人就沉了下去。转念又想:这一切都是如梦如幻的,有什么可耽着的呢?这样想着人就又浮上来了。如此念头跳来跳去,人就在水里沉沉浮浮,同伴都觉得奇怪,直到被救上来后,大家才知道他为何在水里会沉浮不定。
的确,虽然发生的车祸不是梦境,掉到河里也是现实发生的,但心的力量的确是很大的,不管是僧人还是居士等等修行人,只要处于困境时,用真知灼见去对应,逆缘到来时用幻象所现来体悟,那应该是最好的。若是体悟不了,能观为梦境,也能减轻猛烈的痛苦。这是从实修经验来宣讲的,这样如法去观修,就会获得很大的利益。所以说,遇到痛苦和不顺心等种种烦恼时,如果沉浸其中,自我折磨的话,就会受到伤害,吃亏的也还是自己。
幸福与痛苦都是轮转的,轮回中,每个众生都要面对一切,逆缘或顺缘都不是仅仅降临在一、两个人身上,只有思维我们执以为实的外境都如幻显现,如此思维,才有助于提升心的力量。
有了定解和力量,就有能力实修菩萨行,当其他众生有痛苦时,自己就有勇气代众生承受痛苦。如果没有把这些痛苦视为如梦如幻,就没有能力作如梦如幻之观修,就会把痛苦执以为实而倍感痛苦,也就没有勇气代他人受苦了。
通常情况下,面对痛苦的病人时,我们会劝化他观修取苦施乐,但这个病人会说:“若是这样去观修,我很害怕,对方的病痛要是真的转移到我身上是多么可怕啊,实在是难以承受。”
的确如此,我们在生病时,发愿自己患的这个病能代他人承受之苦,这时心里会产生畏惧,认为他人的病,真的会移到自己身上的话,是不敢想象的事。
面对这样的困难,我们首先应思维这些痛苦皆如梦如幻、不是真实存在的,使我们心生勇气,之后,就能体悟观修代受他人痛苦,并不会给自己带来痛苦。经过这样反复思维,就能一点一点地成办施乐取苦的观修,这就是把痛苦转为了道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