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证法光 《广论讲记》之念死无常 《广论》之念死无常17(《广论讲记》对应部分)

《广论》之念死无常17(《广论讲记》对应部分)

寅三、思惟死时除法之外、余皆无益分四:一、第一因相——以亲友无益 二、第二因相——以财富无益 三、第三因相——以身体无益 四、决断唯一以法为依处为怙主。

寅三、思惟死时除法之外、余皆无益

分四:一、第一因相——以亲友无益二、第二因相——以财富无益三、第三因相——以身体无益四、决断唯一以法为依处为怙主

【第三,思惟死时除法而外,余皆无益之三者。】

第三,思惟死时除了正法之外,其余都没有利益的三种因相。

卯一、第一因相——以亲友无益

【如是若见须往他世,尔时亲友极大怜爱而相围绕,然无一人是可随去。】

如果见到自己必须前往后世,而那时亲友们虽然对自己极其怜爱不舍地围绕在床榻边,但没有一个人可以跟随自己一起前往后世。因此,死时亲友皆须留在世间,对自己毫无利益。

卯二、第二因相——以财富无益

【尽其所有悦意宝聚[宝聚:是直译,引申为财富受用。],然无尘许可得持往。】

尽其一生积累的、所有悦意的财富受用,连微尘许也无法携往后世,全部都要遗留在世间。因此死时财富受用毫无利益。

卯三、第三因相——以身体无益

【俱生骨肉[俱生骨肉:俱生而有的骨肉身躯,指自己的身体。]尚须弃舍,况诸余法。】

一生当中,这个与生俱有、不曾分离片刻的身体,尚且必须舍弃,何况其余身外之物?因此死时身体也须留在这个世间,对自己毫无利益。

【是故现法一切圆满皆弃舍我,我亦决定弃舍彼等,而赴他世。】

由以上三种因相可知,死亡决定是大分离。因此,今生所爱执的一切圆满盛事,决定都将舍弃我,我也决定会舍弃这一切,而独自前往后世。

卯四、决断唯一以为依处为怙主

【复应思惟,今日或死,又应思惟,尔时唯法是依、是怙、是示究竟所有道理。】

应再思惟,今天自己或许会死;又应思惟,死时唯有正法是皈依处、是依怙、是救助者的所有道理。
“是示究竟”:藏文中是“救助者”之义,此处也可以解释为“正法是指示究竟的导师”。
“唯法是依是怙是救助者”:这是讲第三决断门,决断唯一以正法为皈依处、为怙主。

《迦尼迦书》云:“能生诸异熟,先业弃汝已,与新业相系,死主引去时,当知除善恶,余众生皆返,无一随汝去,故应修妙行。”】

《迦尼迦书》说:能招感今生诸异熟果报的宿业已弃你而去,此后是和生前所造的新业相连而被死主牵去之时,须知,在这个死亡的关口,除了善恶业之外,其他众生都会返回,没有一人可以随同你前往后世。(譬如自己要远行时,亲友们虽然会来送行,但最后他们都会返回,不会一起前往陌生的地方。同样,自己死亡时,也是“万般带不去,唯有业随身”。)因此,从现在起就要舍弃对现法的贪执,唯一修持对后世及究竟有益的妙行。
《无常道歌》说:“管理万户人众之官员,死时无权带走一伙伴,亦无权享一口食物故,唯一有利正法勿退失。今生灭尽显现业惑苦,虽多亲友不能替一分,泪流满面无可奈何故,如今精勤求法莫懈怠。”

吉祥胜逝友亦云:“天王任何富,死赴他世时,如敌劫于野,独无子无妃,无衣无知友,无国无王位,虽有无量军,无见无所闻,下至无一人,顾恋而随往,总尔时尚无,名讳况余事。”】

吉祥胜逝友也说:国王,不论你现在怎么富贵,一旦死亡而前往后世的时候,就像被怨敌劫持到荒野中,孑然一身,没有儿女、王妃相伴,没有妙衣和知心朋友,也没有国家和王位。生前虽然拥有无量的军队,但此时却不见不闻,甚至没有一人因眷恋你而一起前往后世。总之,那时连国王的名称都不会跟随你到后世,何况其它的人事物!

寅四、摄义

分三:一、“念死无常心”的修法及修量二、一切圣言现为教授的修法三、摄念死无常之义

卯一、“念死无常心”的修法修量

【如是思惟有暇义大而实难得,及虽难得然极易坏,念其死亡。若不勤修后世以往毕竟安乐,仅于命存引乐除苦者,则诸旁生有大势力,尤过于人,故须超胜彼等之行;若不尔者,虽得善趣仍同未得。如《入行论》云:“畜亦不难办,为是小利故,业逼者坏此,难得妙暇满。”】

如是思惟暇满人身意义重大而且实在难得,以及虽然难得却极易失坏,而忆念此身的死亡。在拥有暇身之时,若不勤修后世乃至究竟的安乐之因,而仅仅为了生存而引乐除苦,那么旁生在这方面的能力,远远超过了人类,因此人类的行为必须超胜旁生。否则,即使获得了善趣人身,也仍然和没有得到一样。就像《入行论》所说:现世谋生的事,旁生也不难成办,为了今生微小的利益,而被恶业逼迫的人们,终将毁坏这个难得的暇满妙身。

【以是此心纵觉难生,然是道基,故应励力。】

因此,纵然觉得难以生起念死之心,但由于此心是道的基础,所以应当努力引生。
关于“无常是道基”的涵义,《道炬论注释》说:“若未真正生起念死无常之心,无论作多少讲闻、修行,皆成为现世的作业,我等僧人的一切修行皆依于此,所以最初修习无常是窍诀门。”

博朵瓦云:“除我光荣者,即是修习无常,由已了知,定当除去亲属资具等现世一切光荣,独自无伴,而往他世,除法而外皆无所为,不住现法始得生起,乃至心中未能生此,是乃遮阻一切法道。”】

博朵瓦尊者说:能除去我现世荣耀的,就是修习无常。因为已经了知自己决定将失去亲属、资具等现世的一切荣耀,独自一人无有伴侣而前往后世,那时除了正法之外,其它任何事物都没有帮助。这样了知后,不住现世的心才能生起,乃至心中没有能生起念死无常的心,那就是遮阻一切佛法之道。

铎巴亦云:“若能兼修积集资粮净治罪障,启祷本尊及诸尊长,并发刻勤殷重思惟,虽觉百年亦不能生,然诸无常不安住故,略觉艰难即得生起。”】

铎巴也说:若能同时兼修积集资粮、净治罪障,祈祷本尊与上师,并且发起大精进殷重地思惟,虽然觉得“念死无常的心”即使经过一百年也不能生起,但是由于诸无常法(藏文中是“所作性”)并非恒常不变而安住,所以稍微感觉艰难,就能生起。
“念死无常的无颠倒心”虽然难以生起,但因为执著不死的心毕竟也是所作性,并不是恒常不变之法,能够转心的因缘一旦聚合之后,决定能将此常执心转为“念死无常之心”。能够转心的“因”,就是精勤殷重地思惟三根本九因相,其“缘”就是积资净障和祈祷上师本尊。

【于迦玛巴请求另易所缘境时,重述前法。请其后者,则云后者全未能至。】

当弟子向迦玛巴请求改修所缘境时,大师把前面的无常修法重讲了一遍。弟子又求无常后面的修法,大师则说:后面的法你根本不能到达。

【如是自心若能堪任,应如前说而正修习。若不堪者,则随其所称,取三根本九种因相。】

如是自己的心如果能够堪任,就应按照前文所说的那样,真实地修习。如果心不堪能,就随自己所适合的,将法归摄为三种根本和九种因相,在九种因相中择取和自己相应的内容修习。

【观现法中所有诸事,犹如临杀饰以庄严,应当乃至意未厌离,数数修习。】

看看今生当中所有的人事物,其实都像是临赴刑场受死之前,还打扮装饰一样,乃至内心对此没有产生强烈的厌离之前,应当再再修习。
换句话说,如果见到世间热闹的人事,都像是行将被杀却还作打扮一样,而对此生起强烈的厌离心,这就是修习无常到量的相。

卯二、一切圣言现为教授的修法

【若经论中,何处有说亲近知识、暇满无常诸法品类,皆应了知,是彼彼时所有行持,取而修习,乃能速得诸佛密意。余处亦当如是了知。】

在佛经和论典当中,何处有宣说亲近善知识、暇满和寿命无常的法类,应当了知这些都是在宣说彼彼时所应行持的内容,所以应摄取这些法义而修习,这样就能迅速获得诸佛的密意。对于其它法类也应这样了知。
譬如,看到经论中有关亲近善知识的法类时,就应了知这不是在讲一种外在的知识,而是在说亲近善知识时,我们所应行持的学处,若依此修习则易获得诸佛的密意。
修习无常时,应将依靠教理所抉择的法义,以及生活中亲自见闻的一切事例,在心中清晰地显现出来,并且反复地思惟,这样每一步修法都会很踏实而能次第生起。其余观察修的内容也应这样行持。

(智圆法师)

作者: 子归

发表回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