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证法光 净土修法 念佛的修法(三)

念佛的修法(三)

总的要诀就是,你念的每一句佛号,都要心里听得清清楚楚,然后应着这句佛号,又念得清清楚楚,这就是在自己的第六意识上把握。这个分别心它一定要缘着一句句内心的语言才能产生。我们在起念头的时候,一定是想着这个、想着那个才生起来的,如果没有这样缘,就不可能独立起来。而现在,我们的心一直缘着“南无阿弥陀佛”,不断地坚持下去,妄念自然就会清净。这就是以“佛念”来代替无量百千亿妄念的一个妙法。

 

念佛的修法(三)

 

 

智圆法师  编述

 

口念心听除妄想

 

从正面来说,念的音声要和雅,韵律要平稳,每个字音都要很正,而且音声要很圆润。这有非常大的关系!那么,关系非常大的原因到底在哪里呢?

要清楚,声音其实就表明了自己的心,心和声音并不是脱开的两件事,当你念的每一个音声,都非常柔和、雅正、平稳时,就表示你当下的心柔和,而且很正,也很稳当,这样就如法。

只要每个字念得很正、很圆润,就表示你的心当时就处在这状况中。如果这个音念得非常不正,甚至有尖、劈、嘶、哑等情况,或者声音已经失去了平稳,那就表示心当时的状况就不对了。只要听一下声音,就可以判断出来。

比如我们要主持大众念佛,只要听一下下面念的声音,就知道状况如何。

如果大众的念佛声很如法,就表示念得非常好,大家的心念得很相应,就非常有功德。自己念的时候,也能感觉到有很大的加持。

如果听到会场里念得很急,那表示大众的心也很急,维那师这个时候就要赶紧调整。不然的话,就是在误导人,把大家的心引得很急了,所以维那师的责任很大。

如果大家都念得很急、很躁,最后念得千奇百怪,就得不到利益。如果念得太急,心不能够专注一缘,那心也会跑到外面去。

如果念得很缓,也不能发出心力,不能丝丝入扣,也难以出现大的效力。这都非常关键!

其实念佛要相应,当时的频率要相合韵律。当时的频率就是指称念“南无阿弥陀佛”六个字的音声,这六个字的音声,一旦合了韵律,念得清畅、哀雅、平正、圆润,就会激起内在的善心。

比如发起内心的信心、欢喜、恭敬、悲愍等等,一定会出现这些好的相,也会念得全身心都受到佛力加持,念得自己的心光广大地开展出来,也会念得环境里充满加持。大家现场就会有所感受。

我们可以做个试验,只要大家用最真诚的心非常清净地念,十分钟就肯定不一样。但是,这也不能刻意去追求,这样又是不正常,不是至诚清净的状态。

了解了这些道理,大家的心就要调整,要用很诚敬的心,认认真真地念,丝毫也不能马虎,一句佛号一声心这句佛念得声和韵稳、字正音圆,实际上就表达了我们的心非常平稳、非常祥和、非常纯正、非常圆满。

这样出来的音声就跟世间唱流行歌曲的音调完全不一样,因为后者是从烦恼中表现出来的。尤其是当代的音乐邪僻不正,夹杂着很多污秽、淫乱、萎靡、狂躁等心态,出来的声音一定要怪、尖、嘶哑、动荡,这就是不正的因所导致的。唱这样的流行歌曲、摇滚乐等,就会导致人心失去平衡,继而会导致各种斗争、战争、甚至精神分裂,会使得人非常不正常,这都是缘起的道理。只要你多次去重复它,你就会适应这种节奏,而这种节奏却是堕落恶趣的因。

念佛的因是从我们的善根里来的,今天能够念这一句佛,也都是因为往昔曾种过很深厚的善根,不然是不可能念的。

如果你能发自至诚的心念这句阿弥陀佛,对佛有信心、有感恩心、有皈依心,这样一心归命佛来念或者对于生死轮回非常厌离,特别想从轮回中脱出,这样一切都要仰仗阿弥陀佛,如果是这样的想法,你就会全身心交付就会从至诚的心里念出这一句佛。

而且本身缘起的力量不可思议,这是阿弥陀佛无量劫当中用深广无边的修行加持过的名号,这样念出来的功德绝对非常大,是非常稀有的事。

有的人说:念这六个字跟念其它句子有什么不同呢?

当然是完全不同的!这是已经成就的万德洪名!这句佛号就是佛的无上正觉。蕅益大师说:这一句佛就是释迦导师所得的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现在把这无上果觉全体交付给众生。所以,只要你至心地念这句万德洪名,当时心里就不一样,这跟念一般的句子根本就是两回事。

只要你不敢有一点轻慢、随便,就是从至诚心中念出来的,这样的音声一定是清净的、柔和的。

自己的心很安定,念起来也是一字一字,不急躁,懈怠,而且音声圆润,这样念出来就有功德佛的万德就在心里显现了,下至念一声都不可思议的,何况你能念念不断呢?

所以要珍重念佛的时刻,不要空过,因为一声佛号就是一声心!

如果我们念得乱七八糟,那就表示自己失态、失格了,这是很丢脸的事。因为阿弥陀佛是彻知彻见的,我们怎么能够这样随便呢?

念得好,佛也是悉知悉见的。念得非常好的时候,就是心的频道调准了,也就表示自己的心非常诚恳,没有其它妄想。

一心在佛光里念佛也就在光明中摄持你,这都是当下的事,不必间隔一个刹那,当下的因缘要当下把握。修持最关键的就是对当下一念心的把握,不要去想过去,也不要想未来,就是当前的一念清清净净。

但是,你也不要认为我们只注重心就可以了,口里念念没什么,你不知道声音其实就是心人在烦恼妄动的时候,发出的声音肯定是烦恼的表现,不可能再有第二种表现。

我们的声音很庄严,就表示我们的心很庄严。但也不要故意去装,一切都要自然才好,不然就成了一种病。

所以,念佛就像书法家写字,写得每个字都有意境,都有力度,就成了内心的一种艺术。而念佛人就是用自己的心来念这句佛,佛念得好,其实是非常高雅、精妙的艺术。

修行就是庄严自心,处处都是庄严。而且你知道心已经安住在善心当中,它出现的就是庄严,都是有品德的相。如果是自暴自弃3,那就什么都很随便,都无所谓,这样没有了诚心,也就不会有任何功德。

所以我们不能马虎、不能懈怠、不能乱来,处处都要有珍重的心,这样才如法,念的每一句佛就会非常清畅、哀雅、纯正。这一句佛念得越好,得的利益也就越大,这些可以直接在事相上得到验证。

如果现在我们不直接在事相上下手修好,就根本没有下手处。道本来是平易的、平常的,而且就在近前,只要你把握好了,调整好了,效果也马上就不同了。

比如说我们平时身体的动作,如果非常合乎节拍,就成了非常美妙的舞蹈;音声如果组合得很好,就成了美妙的音乐,可以陶冶人的性情。

不要说我们听至诚的念佛音声,就连听一段很好的音乐,心里也会马上宁静,更何况是阿弥陀佛的万德洪名呢?只要你注意到它的节奏,用你的心来弹奏阿弥陀佛万德洪名的妙曲,能够一心专注地投入,安住在这种状态里,绵密不断地念下去,这样来念佛,就必然远远超过世间音乐、舞蹈的加持。

念佛时要非常“恳切”,就好像我们掉进大水里即将淹没时,急切地寻求救护那样,又像是我们得了不治之症祈求医生救治那样。

念佛又要做到“绵密”,也就是要一句紧接一句,中间既没有被妄念隔断,也不会因为其它的因缘而隔断,这样佛就念得绵绵密密。如果中间身体乱动,口里乱说,心里乱想,这就不是念念不断地安住在念佛上,也就不叫绵密。当然要达到绵密也很不容易,这也有个过程。功夫不负有心人,只要肯用功,逐渐就会达到绵密。

念佛还要“沉着安闲”,自己既然对阿弥陀佛有信心,心态自然就沉着安闲,不会急躁,不会想很快得到什么效果,比如追求见光、见佛、得感应等等。这种求速效的心其实是一种躁动的心态。这是要纠正的。不然容易出偏、着魔。我们只要用至诚心念佛就可以,不要有焦躁不安的心态。

“安闲”,就是指我们的心能把世间的事都放下,成了天地间的一个闲人,心里无事。这都来自于我们对阿弥陀佛的信心,这个信心一旦真正生起了,就不会有急躁、恐惧等不正的心。信了阿弥陀佛,就非常安心、自在,心态是很安闲的,而不是世俗人的焦躁、忧虑、不安等状态。有了信心,就会非常安定地走这条路,自己有了信愿,心就安了、定下来了,这就是非常殊胜的安心法门。

我们来办这件往生的大事,就是要一念一念,恳恳切切地念阿弥陀佛,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急也急不来。心定了之后,才能做到声心相依。也就是念佛的心和念佛的声音互相依靠。

这是一个要诀,就只是把握好两个因素:一个是声音,一个是心。这两个因素一旦配合好了,佛就念得好。声音字字念得清清楚楚,而心又应着这个声音,这两方面配合得好,妄念就没有起来的机会了。

念一句“南无阿弥陀佛”,这就是声音,心就应着“南无阿弥陀佛”,然后紧接着念起第二句“南无阿弥陀佛”…… 这样下去,妄念就起不来。这是什么原因呢?

关键就在于用声音摄住了心。如果声音上一直保证字字清楚,那嘴巴就没有机会再说别的东西,也就不会缘在别的地方上。

同时,在心里应着这六个字的念佛声音,再从心里念出这六个字,这样心里清楚地出现这六个字,而没有其它,那心就唯一在念佛,而没有念其它。如此坚持下去,妄念就自然会清净。

再讲一遍,先是口里清清楚楚地念“南无阿弥陀佛”,心里也就要唯一缘“南无阿弥陀佛”。接着又是从至诚心里念出“南无阿弥陀佛”,心又应着这个声音念“南无阿弥陀佛”…… 像这样一直连续下去,不断地加强这样的串习,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念力,出现了良好的循环,只要按这个程序做下去,就可以杜绝心起别的念头。

一个非常关键的要点就是抓住我们的分别心。我们的心在起念头的时候,一定是在心里念着一句一句的话,这叫内心语言。

它念着“我喜欢这个、那个”,就是在起贪心;念着“我恨这个人、讨厌这件事”,就是在起嗔心。所以在心里只清楚地念出“南无阿弥陀佛”这六个字时,就唯一是在念着阿弥陀佛,这样就自然没有别的心态。

所以总的要诀就是,你念的每一句佛号,都要心里听得清清楚楚,然后应着这句佛号,又念得清清楚楚,这就是在自己的第六意识上把握。这个分别心它一定要缘着一句句内心的语言才能产生。我们在起念头的时候,一定是想着这个、想着那个才生起来的,如果没有这样缘,就不可能独立起来。而现在,我们的心一直缘着“南无阿弥陀佛”,不断地坚持下去,妄念自然就会清净。这就是以“佛念”来代替无量百千亿妄念的一个妙法。

 

 

作者: yuandu

发表回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