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证法光 净土 早晚十念法的开示

早晚十念法的开示

很多人事务繁忙,修不了很多,可以修这个最简单的功课。这个功课对你来说非常重要,凭这十念法就能解脱长劫轮回,登入极乐净土,从此转凡成圣,有宣说不尽的大利益。而所用的时间每天不过几分钟,是这么短暂。因此一定要抓住这个机会。如果连最简单的十念法都不修,这一生到了临终时怎么办?凭什么来解脱?如果不能解脱,再一投胎,又去向哪里?这些都应该好好想一想!

一、智圆法师《早晚十念法的开示》

(选自《日常如何修行净土》)

【若或事务多端,略无闲暇,当于晨朝盥漱毕,有佛则礼佛三拜,正身合掌念“南无阿弥陀佛”,尽一口气为一念,念至十口气,即念《小净土文》;或但念“愿生西方净土中”四句偈,念毕礼佛三拜而退。若无佛,即向西问讯,照上念法而念。此名十念法门,乃宋慈云忏主,为王臣政务繁剧,无暇修持者所立也。】(《印祖文钞》)

如果事务繁忙,一点没有空闲,就应当在早起漱口、洗脸完毕时,对着阿弥陀佛像顶礼三拜,然后身体端正两手合掌,念“南无阿弥陀佛”,尽一口气为一念,念到十口气为止。“一口气”就是念“南无阿弥陀佛”,一直念到这口气结束。这是功课的正行

念完后作发愿回向,可以念《小净土文》,或者只念“愿生西方净土中”等四句偈。念完,再礼佛三拜告退。(就像见长辈先要行礼,退下也要行礼,做功课首先要拜佛,念完也要拜佛告退,这是必须做的礼仪。)假如家里没有佛像,或者出门不方便带佛像,就面向西方对佛问讯,念的方式一样。这叫“十念法门”,是宋朝慈云忏主为政务繁忙无空闲修持的人制立的。 
为什么这样制立?原因是极繁忙的人每天肯坚持修十念法,就符合净土经典一向专念的要求,也符合阿弥陀佛十念都得往生的悲愿。

很多人事务繁忙,修不了很多,可以修这个最简单的功课。这个功课对你来说非常重要,凭这十念法就能解脱长劫轮回,登入极乐净土,从此转凡成圣,有宣说不尽的大利益。而所用的时间每天不过几分钟,是这么短暂。因此一定要抓住这个机会。如果连最简单的十念法都不修,这一生到了临终时怎么办?凭什么来解脱?如果不能解脱,再一投胎,又去向哪里?这些都应该好好想一想!

【何以令尽一口气念?以众生心散,又无暇专念,如此念时,借气摄心,心自不散。然须随气长短,不可强使多念,强则伤气。又止可十念,不可二十、三十,多亦伤气。以散心念佛,难得往生。此法能令心归一处,一心念佛,决定往生。念数虽少,功德颇深。】

为什么要尽一口气念?这是因为众生的心整天散乱,又没有空闲专一念佛,所以要在早晨抽出一点时间来心无杂念地念几百句佛号,以求和佛感通。
怎么才能做到心无杂念?方法是借气把心摄住,一气念下来时,气就摄住了心,使心无法散乱。但这要顺其自然,一口气有多长就念多少,不能追求多念,一勉强就会伤气。而且只能念十口气,不能念二十口气、三十口气,念多了也伤气。
念佛就是求得和佛心感通,这又需要把心系念在佛上,不缘想其它,原因是:三心二意,无法感通。“以散心念佛难得往生”这一句,是指口里念佛,心里缘世间法,念贪嗔痴,这就不能和佛感通。想一想:心里正起贪嗔痴时能和佛感通吗?绝对不能。不能感通,也就难往生了。而这里修十念法是借气摄住心,使心当时只缘在佛上。所以是没有杂念,一心念佛。由一心念佛,就决定往生。虽然念的数量少,但功德还是很深的。
下面是修十念法往生的实例:
这是说民国江苏无锡有个沈婆,心地善良、仁慈和蔼,为人正直诚恳,喜欢帮助别人,在帮助别人时总是尽心尽力,所以当地人很恭敬她。
沈婆念佛修持没有人指导,只是有一次听人讲十念往生法,当时生了大欢喜心,深信不疑。从此二十年如一日,诚心诚意地修持。
民国十四年左右的一天,沈婆十来岁的小儿子在外玩耍,忽然见到从空中降下无数僧人,个个身形高大,相貌庄严,而且有夺目的光明,脚踩在莲花上。其中一位非常高大的圣僧,手持莲花,交给他母亲。忽然间,她母亲就坐在莲花上……
他正看得出神时,姐姐叫他赶紧进屋给母亲送终。
等沈婆合眼之后,屋子里有奇异的香气,久久不散,也不知道香气是从哪里来的。
沈婆的往生成功来自两点:一是为人心地善良;二是功课每天坚持。她二十年如一日,诚心诚意地修十念法,虽然念得少,但每一次都跟佛心相应。这样日积月累,净业成熟,临终就感得圣众现前接引,得以往生。
净土法门就有这个好处,在世间工作生活的同时,还能修持佛法,而且能即生解脱,原因就是有弥陀悲愿摄持,以极简单的修法,每天念六字佛名,就在短暂一生中顿超轮回,高登净土。再没有比这更简便易行的法门了!没有这个法,芸芸众生确实很难即生解脱!

二、慈云忏主早晚十念法

(辑录自《往生净土决疑行愿二门》)
每日清晨服饰已后,面西正立,合掌。连声称阿弥陀佛,尽一气为一念如是十气,名为十念。但随气长短,不限佛数。唯长唯久,气极为度。其佛声不高不低,不缓不急,调停得中。如此十气,连续不断。意在令心不散,专精为功故。名此为十念者,显是藉气束心也。作此念已,发愿回向云:
我弟子(某甲),一心归命极乐世界阿弥陀佛。愿以净光照我,慈誓摄我。我今正念,称如来名,经十念顷。为菩提道,求生净土。佛昔本誓。若有众生,欲生我国,至心信乐,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唯除五逆,诽谤正法。我今自忆,此生已来,不造逆罪,不谤大乘。愿此十念,得入如来大誓海中。承佛慈力,众罪消灭,净因增长。若临欲命终,自知时至。身不病苦,心无贪恋,亦不倒散,如入禅定。佛及圣众,手持金台,来迎接我,如一念顷,生极乐国。华开见佛,即闻佛乘,顿开佛慧。广度众生,满菩提愿。

(作此愿已便止。不必礼拜。要尽此一生,不得一日暂废,唯将不废自要其心,得生彼国。)

附:慈云忏主净土文 
  一心皈命极乐世界阿弥陀佛,愿以净光照我、慈誓摄我。我今正念称如来名,为菩提道求生净土。佛昔本誓,若有众生欲生我国,志心信乐,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以此念佛因缘,得入如来大誓海中,承佛慈力众罪消灭,善根增长。若临欲命终,自知时至,身无病苦,心不贪恋,意不颠倒,如入禅定。佛及圣众,手执金台,来迎接我。于一念顷生极乐国,华开见佛,即闻佛乘,顿开佛慧,广度众生,满菩提愿。

三、十念法人人可修

(选自《龙舒净土文》) 
净土之说有理有迹。论其理,则见于日用之间,而未尝离。前篇所言是也;论其迹,则见于早晨一茶之顷,而不必终日泥,十念法门是也。
盖修持法门有九品,人人皆可以修。虽罪恶之人,佛亦不弃,回心向善则为善矣。
故此十念法门,人皆可以通行。譬如久为暗室,一灯照之,则为明矣。故虽杀牛屠马之人,放下屠刀,亦可以修。
所以修者不难,亦不妨一切俗事。故在官不妨职业,在士不妨修读,在商贾不妨贩卖,在农人不妨耕种,在公门不妨事上,在僧徒不妨参禅。凡一切所为皆不相妨。故曰,其修持工夫,见于早晨一茶之顷耳。遂可以为万万劫不坏之资,人何为而不修乎。
今有贩物者,一钱而得两钱之息,则必自喜,以为得息之多矣。行路者,一日而及两日之程,亦必自喜,以为及程之多矣。是于外小有所得而知其喜也。或两钱而得一钱之价,必忧之以为丧本,两日而及一日之程,亦必忧之以为费日,是于外物小有所失,而知其忧也。何于吾身之光阴有限,则日没以过,其失大矣,而不以为忧,于净土之因缘难遇,幸而知之,其得大矣,而不以为喜。是徒见小得小失而知忧喜,及得失之大者则不能知,何不思之甚也。
况不费时刻,用力甚少,而收功有不可尽言者,人何为而不修乎。此时不修可痛惜哉,可痛惜哉。

四、印祖开示

增广文钞卷三·重刻龙舒净土文题词并序
恐其畏难不入,故以晨朝十念,作普摄群机之最胜方便。待其渐入渐深,如得嘉肴,既知其味,则日用云为,自能拳拳服膺,唯佛是念。非限于一茶之顷,以为定章也。倘能具真信愿,毕生坚持十念,决定往生。况更能加功用行者乎。(增广文钞卷三)
增广文钞卷二·净土法门普被三根论
或有公私众务,了无少暇,须于早晚十念念佛,至心发愿,亦能往生。以阿弥陀佛曾有愿云,十方众生,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是故十念念佛,亦得往生也。(增广文钞卷二)
增广文钞卷二·复包右武居士书二
晨朝十念,当于盥漱后,功课前行之。净土十要,西归直指中,各有其仪,依而行之即已。但不可过十念,以多则伤气。光文钞中亦屡言其利害。朝暮功课,照功课中念之即已。如公事多端,不暇念功课,则但用十念亦可。此外则但止念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即已。
所谓十念者,以尽一口气为一念。如是念十口气,名为十念。如气壮之人,一口气多念一二十句。气弱之人,只能数句。不论佛数多少,但以一口气,至十口气,为度耳。其法之妙处,文钞亦说之。若多念,则又伤气受病矣。不可不知。
文钞三编卷三·复马宗道居士书一
汝盖未悉心详阅文钞。纵阅,亦只泛泛然过目而已。(一)所言先从十念进行,不知十念一法,乃为极忙之人所设。以终日无暇,但只晨朝十念。若有工夫人,岂可以十念了之乎。如先念十念,再按自己之身分,所立之功课做,则可。若但十念即已,则不可。况此患难世道,祸机四伏。若不专志念佛及念观音,一旦祸患临头,又有何法可得安乐。
文钞三编卷二·复陈土牧居士书四
晨朝十念,忙人决定须用。即闲人能作正课,于正课前,用晨朝十念,亦可。非能作正课,便不可用也。古人多有毕生用晨朝十念法,然后再作正课者,何妨碍之可云。
文钞三编卷一·复丁福保居士书四
十念一法,乃慈云忏主为国王大臣政事多端,无暇专修者设。又欲令其净心一心,故立尽一口气为一念之法。俾其心随气摄,无从散乱。其法之妙,非智莫知。然只可晨朝一用,或朝暮并日中三用,再不可多,多则伤气受病。切不可谓此法最能摄心,令其常用,则为害不小。

作者: 水星

发表回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