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地出现一位净土大祖师叫做恰美仁波切,他著名的《山法》里有一段“选择刹土文”。当时有个具慧的弟子,在他闭关的座间提了一个大问题:“无论生命再长,也活不到一百年,在死的时候成办大义的关要是什么?”】(《选择刹土文》)
这位弟子提到的问题也就是我们身上的问题。我们这一世活得再长也不超过一百年,还剩下不过几年或者几十年的时间,死亡很快就要来临。在死的时候怎么做才有大的意义?或者说,我们选择什么样的归宿、什么样的修法,才算真正把握到了死时具大意义的要点?我们现在就要完全抉择下来,定了以后一心往这个方向走,就能得到大利益。这就是所谓此生归宿的问题。
【仁波切回答:“这对所有的修法者来说都极端重要。在此生当中积资净障,就好像准备好马的鞍子和口里的口衔,做这些一样。把积资净障以回向和发愿摄持,那就可以走到自己向往的刹土。】
恰美仁波切说,这对所有的修法者都极其重要,因为这牵涉到自己的前途、命运的问题。再说,这一生就像石火电光一样,一瞬间就没有了,很快就到了死。此生是很短暂的,死后是十分长远的,所以更应当关注死时怎么选择具义方向的问题。
在这一生当中,我们不断地积资净障就是在做准备;到了临终,就要像放箭一样有方向地发射;而发射的方向,就要看是否容易成功,而且成功以后是否具有大的意义。这是我们目前就要抉择好的,这叫做归宿问题。
仁波切做了一个很恰当的比喻。就好像骑马的人之前要做好各种准备,放好马身上的鞍子,口里要放一个马口衔,这些准备工作全部做好。之后修行者有一个回向发愿,也就是,我临终的时候往哪个方向走,首先就要决定好归宿,然后时时按这样发愿,就已经决定了方向。这好比自己的心被一个马口衔一样的回向发愿控制,之后它就朝着所欲的方向走,这样能够走到自己所欲的刹土。
这是总的说明我们这一生该怎么办。积资净障是做准备,发愿是决定方向。首先确认好此生的归宿,也就是定好发愿的目标。如果此生的归宿还没定,那我们就不可能有发愿。发愿没有的话,就好比我们的心没被辔头控制,将来就非常危险,临终会无所适从。
发愿的目标要用智慧来考虑。如果我们所愿的目标不切实,达不到,那积资净障的投资就成了求现在成办不了的目标,这肯定不行。如果我们发愿的目标是一个没有很大义利的方向,那我们投资也不合算,将来以这个愿力投到一个地方,不怎么殊胜,或者还有很大危险性,这也是不理智的。或者我们根本就没有发愿,没有决定,那到时候就非常迷茫,在死的一刻不晓得往哪里走,就更加危险。如果我们往轮回处发愿,那还会落在轮回里。如果我们往清净刹土发愿,那也要看我们跟所求的刹土配得上吗?今生能不能修得上去?如果修不上去也是枉然。如果我们能够修得上去,利益不大,这也不是最好的规划。
所以在这个问题上,首先一定要抉择好往哪里去,因为死很快就到来了。就好比我们在人生的旅途中,天马上就要黑了,你必须得找一个旅馆,可以安住。那你肯定要想:我的资金够不够?如果资金够的话,这个旅馆是不是特别好?如果又便宜、又特别好,那我一定要去。住进去很安稳,不会再受到生死暴雨的袭击,也不会在黑夜当中遭受抢劫等的各种事故。像这样,我们应当对于马上就要面临的死亡做好准备。一旦准备好了,以回向发愿的辔头来控制业的流向,使得我们所修的任何功德都往这上面走,那么到临死的时候就直接到往那里去,这个就相当重要了。
下面恰美仁波切会讲述自己是怎么选择刹土的。
我们要抉择此生最后往哪个刹土去,首先要了解总体上有哪些世界。这里有轮回所摄的世界、涅槃所摄的世界,这叫做“刹土”。这些刹土到底有多少?是怎样的情形?对这些有了总体的了解后,就要想:我们很熟知的清净刹土有报土、化土等等,哪些地方我可以去呢?轮回的刹土哪些地方我可以去呢?我们都要一个一个去考虑。
就像高考后很快要报志愿,面临着我去什么学校,这里有很多高层次、中层次、低层次的学校。有些学校分数线特别高,我没办法考取,我不应该做不切实际的想法。有些学校我够分数线,但是不太理想,它里面不是那么具足功德,或者功德不是那么超胜。这样我就想:还是以我现有的成绩,选择一个特别合适的。
我们选择刹土就像这样,此生还有若干年的学修,就好比高考以前各年级的学习,但时间也很快。到了临终就是高考的时间,我们心里的作愿就是填一个志愿。志愿填什么,就要用智慧去抉择。当我看到某个刹土录取线很低,又是一个全法界名牌刹土,里面的功德十分殊胜,当然这是我的首选。这样很容易定好自己的归宿。定了以后,我们当然就是这样去发愿、去争取,就好比要填志愿,肯定会写这个刹土的名字。这就填好了志愿,抉择好了去处。
对学生来说,高考填志愿是非常重大的,而对我们修行者来说,一直陷溺在生死苦海里,考虑到未来解脱成佛命运的时候,刹土的选择就重要无数倍了。由此大家应该能理解到它的重大涵义。
所以现在最关键的是立好志愿,考虑好要去哪个刹土,要做一个大的抉择。
选择刹土的重要性——智圆法师开示
【藏地出现一位净土大祖师叫做恰美仁波切,他著名的《山法》里有一段“选择刹土文”。当时有个具慧的弟子,在他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