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道德经》“大小多少。报怨以德。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
孔子《论语》“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究竟该“以德报怨”还是“以直报怨”,是一道千古命题。
最近一篇“妈妈,他为什么不道歉?”的文章在“育儿圈”引发集体讨论。核心是——“孩子受欺负了,该不该打回去?”
某位妈妈说起自己儿子曾在超市被打的事情。
当时她儿子正在超市,因为一辆儿童购物车,被一个很蛮横的小孩子给打了个耳光。当时急坏了,脱口而出:“儿子,那个孩子打了你了,你不给我打回去?”但儿子却回答说:“我不,他打我是她妈妈没教育好他,我要打回去,我们俩就一样了。”
这句回应,让妈妈非常震惊,也非常幸福。
别人打破了规则和底线,并不代表我们也要这么做。道德和良知应该是一种内化的优秀品质,滋养的是我们自己,我们没必要将自己拉低到和对方一样的水准。
但是也有家长担心,不还手的人,会不会引来“校园凌霸”?
家长甲:“对于一些事情,我更希望能教给孩子,以德报德,以直报怨,而非以德报怨。我们的教养、素质,不是别人伤害我们我们却不回击的理由。”
家长乙:“我觉得,教孩子善良的同时,也要教他一些对付坏人的方法。”
家长丙:“对于儿童心理学来说,如果有一个孩子打了我的孩子,我教导孩子不还手,他日后就容易会被欺负,所以为了孩子心理健康和减少校园暴力的滋生,我允许我孩子打回去。”
凌霸或许只是一时,造成的心理伤害,或许会伴随一生。那个时候,你会后悔没有教导孩子“给我打回去”吗?这些家长的担忧并不是杞人忧天,新闻爆出的真实事件层出不穷。近期口碑、票房双高的现象级电影《少年的你》,也引发了很多人的共鸣。
问那些施暴的人:你为什么会打他?
“因为一看,他就长了一张容易被人欺负的脸呗。”
实际上,该不该打回去的争论,还是“以德报怨”和 “以直报怨”这道灵魂拷问。
千古争论,就这样被升华。
生而为人,愿你善良。
责编/美编:仁声 | 撰稿:光明
原链接(弘化社):https://mp.weixin.qq.com/s/hfTNj2KVlxkTSocAqS8X6A